边缘矮化、嘲讽调侃的传统格调
“当代美国电影”是一个时间限制模糊的指称,主要是因为“当代”的内涵和外延很难坐实。为了清晰展现华人形象在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嬗变历程,我们宽泛地以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考察时段,以美国人导演,有华人参与的电影为研究载体,重点考察影片中华人形象塑造问题。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普遍处于边缘矮化的境地。边缘表现在华人多以配角、跑龙套的角色出现,矮化是指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呈现着与“君子”对立的“小人”姿态。[2]另外,在边缘矮化的同时,华人已经成为“嘲讽调侃”的符号象征。
先说边缘矮化。第一,演员角色的边缘。无论华人影星在国内多么光鲜,在进军北美的过程中,都逃不出配角的考验。2007年,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风靡全球,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着名华人影星周润发却只落得个“东方海盗”的小角色,且是与片中歌颂的“海盗船长”相对立的真海盗。周润发的境遇只是众多华人形象的典型。可以想象,如果连“知天命”的“发哥”都难以逃脱边缘的命运,就不必为以下这些明星扼腕了:《木乃伊:龙帝之墓》中出演刺客的吴京,即使是“龙帝”李连杰,也不过是伴随着各种电脑特技的昙花一现;其他如成龙、张曼玉、章子怡等中国国家级演员都各有美国电影界“跑龙套”的经历,更何况一些不知名的演员。第二,华人所扮演形象的矮化。与多以维护世界和平,拯救地球于危难之中的美国英雄形象相比,已经处于边缘境地的华人更是“雪上加霜”地被贴上道德卑劣、愚昧无知的标签。如大卫?凯普《鬼镇》中的诡计多端、居心叵测的医院护士,总是想方设法地“占小便宜”,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挖苦他人;《上海之吻》中为“蝇头小利”而违心地带着Liam东跑西逛的出租车司机,酒吧中自作聪明而又不知变通的服务员,得饶人处不饶人的大妈等。就人物类型看,华人所扮演的角色多以美国社会非主流人群为主,尤其是承担着类似“奴隶”的职责,如清洁工、超市店员、污秽工厂的工人、高度危险工作的“敢死队”、游手好闲的贫民等。这些角色完全矮化了正常的华人形象,造成的错觉是美国群众总是以戴着有色眼镜的俯视姿态看待中国人。
再说嘲讽调侃。在美国导演眼中,华人在影片中的出现是为了达到“小丑”的效果,为了缓解戏剧冲突的紧张频率。如《无间道风云》中的中国黑帮从表情神态的趾高气扬到穿着打扮的“自以为是”,他们不屑地以为只要有枪有人就可以像在国内一样控制自己的地盘,这些愚蠢的行为举止在美国高科技下一览无遗。中国黑帮所有的表演都不过是延续华人愚昧无知的传统形象,也为进一步衬托美国的强大。同时,美国电影对华人形象的嘲讽是有指向性的,在讽刺的同时将矛头直指中国社会问题。如《无间道风云》中黑道风行以嘲讽中国社会治安混乱,出卖国家机密的官员影射中国政府腐败,《摔跤王》中劣质注射器涉及内地商品质量问题,《蝙蝠侠3》中中国人口众多等。正因为美国电影对华人形象的边缘矮化和嘲讽调侃,使得这类配角形成脸谱化的僵硬特征。受其影响,美国观众在没有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本能地认为华人皆是如此。这不仅造成对中国人形象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也一定程度反映出美国电影的故步自封。中国政治经济形象的改观也逐步反映到美国电影中来,其影片中出现华人主演就是这一改观的明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