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
中国动画电影尽管有着辉煌的过去,但目前所呈现的是一种艰辛而曲折的发展。近年来“喜羊羊系列”似乎将动画电影市场进一步打开,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其中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熊猫总动员》在努力使本土与国际接轨,但仍然收效甚微。中国动画电影将何去何从,面对强大的国外动画电影的猛烈进攻,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立足眼前,取长补短,不断创新。
(一)深度挖掘主题,广泛吸引受众
相比于宫崎骏动画电影立意深刻,中国动画电影的主题略显浅薄。就以“喜羊羊系列”而言,尽管媒体将其捧为“经典”并极力推崇,不得不说的是故事永远在重复狼与羊的斗智斗勇,虽然内容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观后极度缺乏让人思考的空间。目前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常常将儿童定位为受众,在创作过程中刻意将思想放低,故此影片也不可能赢得更多层面受众的关注。其实,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动画影片的受众,不应该主观人为的局限受众。面对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和精神匮乏的日渐加剧,现代人渴求精神家园的梦想更加强烈。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成功告诉我们动画电影恰恰正是这个梦想的载体,在这个观影的世界里孩子可以满足对成年的幻想,成人可以实现对童年的怀旧。因此创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努力实现客观描述一个世界,满足孩子对成年世界的好奇,实现其成人梦想,同时努力唤起成年人的过往,满足成人的孩子梦想。 (二)汲取民族文化,努力走向国际
在动画设计空前发展的今天,动画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特点愈加显着。中国动画界在这两点上的发展尤为不足。相比与宫崎骏电影中对日本本土民族文化的借鉴和运用,中国动画电影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使用乏善可陈。不难忘记当《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在美国包装下风靡我国的场景,由此可见,当代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人们通过文化的沟通与借鉴可以使动画电影的创作素材扩展到世界范围。欲使中国动画电影在民族风格上有新的突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努力将其糅合到动画作品之中,发掘最具生命力的造型语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文化的展现绝不仅仅是简单文化符号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深植根于语言,文字,服饰,饮食,建筑,风俗习惯[4]。在形式上的运用仅仅是最初的阶段,让影片在无声无息中传递民族特色才是最高境界,才能让受众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
(三)提高技能,培养人才
动画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思想需要借鉴并通过技术来完成表述。在电脑技术和绘画技术结合日益紧密的今天,先进的技术意味着高质量的画面和更为绚烂的特技技巧。即便是极力反对用电脑技术代替人工绘画的宫崎骏也没有绝对放弃技术的使用,在《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都有CG技术的现身。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动画电影走出国门的关键,而人才的匮乏无疑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对此,我们不仅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动漫产业基地,建立动画人才培养体系,使其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还应开设与之相关的动画电影研究、策划、制作、营销专业,注意在实践中挖掘并培养各种人才。
(四)完善产业链,做好副产品
随着动画电影在商业价值异军突起,更多的人们开始围绕一部动画开发相关产业,尤其是在国外,动画电影是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和发展。从欧美到日韩,从米老鼠到Hello Kitty,无一不将动画电影视为一种产业。相比之下,我国的动画电影仅仅重视电影的制作与播出,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滞后。如果想走出国门,就要把电影作为一项产业,实施好市场化战略,做好电影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国外影片的某些投资策略、品牌策略、市场策略、营销策略以及通行的商业操作规则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五)发掘新媒体,开拓新市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银幕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直至目前移动视频观赏的发展,当下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娱乐观赏平台。这对于动画电影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动画电影本身便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对其进行宣传与传播,是提高其影响力的一种有力手段。《哈尔的移动城堡》在上映两周后便打破了《千与千寻》的票房纪录,就其功劳而言网络绝对居于榜首。铺天盖地的宣传可以让人们未卜先知,这是宣传策略,也是成功之道。我国动画电影目前在新媒体面前并没有落后许多,因此充分利用新的起点将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