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用语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探讨

电影用语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探讨

  由于电影与文学两种载体在外在形式和内在要求上不同,因此电影用语和文学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多的差异。

  1.两者语言风格的差异性。电影用语与文学语言在风格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修辞的运用上。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都讲究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文学修辞手法有夸张、比喻、排比、反语、象征、对比、双关等。而电影语言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则较少,但修辞手法的缺失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比如目前电影界,使用较多的修辞即使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或者通过各种画面的技术性剪辑与黑场、隐喻、象征等手法达到电影表达中的某种效果。比如:《贫民窟中的百万富翁》片头飘洒的金钱、《夜》中米兰城市里空无一人的街道、《入殓师》中寂静空洞的天空等这些画面的出现都有所指,象征着罪恶、贪念,城市的冷漠,人性的善良面,等等。此外,在电影用语中还通常运用颜色、服装、道具等非语言符号,比如黑色通常暗示着负面的信息,《辛德勒的名单》中从电影的开头就是黑白画面,象征着当时犹太人的黑暗时代。而当纳粹投降那一刻起,画面突然亮了起来,彩色的画面隐喻犹太人生活从黑暗走向光明。   2.两者构成要素的差异性。文学语言是对一系列人工符号的运用,其语言单位是抽象的代码,构成要素较为单一,最小的语言单位是音和词。电影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较为复杂,包括剧本语言、电影音乐、画面音、画外音等,没有最小的语言单位。此外,电影是一种高科技的艺术表达形式,观众通过镜头和画面对电影情节和所要表达的信息产生感觉,因此,电影语言实质上只是一种视觉和声像语言。此外,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语法上都有自己的要求。文学语言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词句出发,寻求语句的通顺、完整性;而电影用语以镜头为出发点,讲求画面的完整性和表达的清晰性。此外,文学语言对形容词的运用可贯彻到人物刻画、场景描写等环节,但电影语言中基本上用镜头画面代替了形容词的作用。

  3.两者存在载体和状态的差异性。文学语言以书本为基本载体,呈现出静态的语言形态,注重文字叙述的流畅和连贯性,其存在形式上是二维、线性的。而电影语言以电影银幕或播放器为载体,呈现出动态的语言形态,是一种光学上的视觉感觉,同时也是一种听觉上的存在,其存在形式上是三维、立体的。因此,电影用语在流畅和连贯性的表达上以视觉和听觉为准,随着光学镜头的运动发生变化。因此,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缺乏长期稳定性。

  4.两者表达形式的差异性。文学语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在表达形式上讲求逻辑性和缜密性,将抒情、描写、议论和叙述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文学创作之中。因此,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中需要运用个人想象或概括性的抽象理解。而电影用语较文学语言松懈、懒散,少了用词方面的要求和束缚,电影用语主要是满足叙述和说明的要求,其工作机制主要是根据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及经验以及主观思维活动来达到传播意图,因此,电影用语是一种创造性较强的语言,它的变化和发展都忠于观众,表达形式的不确定性是为了使观众对电影所传达出的某种思想或人物品质、文化的直接感知。此外,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程度,两者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用语言文字很好地体现出来,但到了电影语言中首先需要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内心情感,但这一情感却又只能通过演员的外在表现停留在动作或表象上。

  5.两者传播机制的差异性。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都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都担负了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但两者的传播机制却有较大差异。文学语言是读者与作者以文字为介质进行视觉和灵魂的交流,而电影语言的传播是以声波或光学镜头为介质沟通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在传播过程中,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是书面存在的文字形式,通过阅读小说中故事情节和感受作者的词汇运用色彩等,形成主观的个人感受。但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则将这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人物刻画用直观可感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