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致效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硬性推销与被动接受的模式让受众不断寻找规避广告的方法,广告效果无从谈起。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口碑,参与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运作,以期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或品牌的偏爱,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叠加。但如果企业对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运作不善,必然会稀释其社会效果,希望通过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设想更无从谈起。如何使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传播致效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选题。 (一)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着眼于公益
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是一种高层面的广告类型,其最终目的是唤醒人们的人性与良知,因此,商业微电影定制企业应深入分析合理规划,根据自己品牌的消费群体寻找合适的公益主题。有的放矢,使广告传播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广告信息传播的贴近性、相关性、吻合性,这样才能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主题要恰当,公益微电影的选材应该具有针对性,这是引起受众关注、产生社会传播效果的前提。公益微电影的主题选择必须是人们所能接受的共性理念,并且公益微电影的主题也在不断的扩展中,凡是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有序运转的都可以进入公益微电影的选题范畴。[3]
2011年支付宝投资的《郑棒棒的故事》走红网络,支付宝俨然成为诚信与信托精神的代言人。这则微电影剧本改编自“棒棒”郑定祥的真实故事,“我缺钱不缺德”一直在拷问大家的诚信与道德。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拍摄这一短片,就是希望通过片中‘郑棒棒’精神,让大家重新拾起对那种最朴素的诚信与托付的精神”[4]。
(二)公益主题巧妙融入微剧本创作
好的微电影首先要有好的微剧本。公益微电影面对的受众面非常宽泛,受众对于去电影院看大片的热情是不断的下滑,人们更希望能看到生活中的真实,小成本制作的微电影,它们为受众提供了宣泄与表达的窗口。应尽量保持公益微电影的剧本创作“接地气”,使受众在碎片化的无聊时段就能够理解与消化整个电影构架,并且形成记忆,另外,公益本身就是一件严肃朴实的事情,如何在电影情节中融入公益主题,并不显生硬,是我们剧本创作过程中的难题。
五月花的《六张画》通过展现妈妈在孩子心目中不同的形象变化:螃蟹、啄木鸟、监视器、热气球等,通过孩子的画笔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运用悬念的表现手法,逐步展现出妈妈的爱。五月花的《假发》篇,通过妈妈化疗之后买假发,坚信自己一定会坚强地生活下去的创意,令无数受众动容。品牌理念直接融入台词,“我是很坚韧的,像它一样”。黑人牙膏拍摄的《每人都有一个坏妈妈》微电影由四个小故事构成,欲扬先抑,说妈妈的“坏”,吸引受众越来越感动于妈妈的好。运用妈妈“破坏”了我的大事:减肥计划、我的作品、我的美梦、我的好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妈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这是黑人牙膏为母亲节定制的公益微电影,选材来源于生活,黑人牙膏很好地融入细节,观众对于黑人牙膏的每次出现都没有感觉到突兀,镜头每一次的特写都仿佛是视觉与情感的自然落点。
(三)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选角“合适”就好
《母爱的勇气》选择的就是一位普通的台湾母亲做本色表演,从未坐过飞机的母亲单身一人转机多次去看望坐月子的女儿,演员没有过多的对白,淳朴自然的本色表演,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叫大家同时记住了台湾大众银行。小熊电器献礼父亲节《爱不停炖》,故事构建清晰,简单,女儿咳嗽令老父揪心,父亲千里迢迢只为给女儿熬制雪梨汤。张洪杰令父亲的形象鲜活,他的表演生动刻画了一位普通父亲对女儿深沉的关爱,那么朴实却那么感人,其他演员的表演并不是很出色,并且镜头的切换也不是很流畅,但由于父亲的倾情演出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公益微电影的主题很广泛,题材多是生活中细节,本色演出就是对角色最真实、最好的诠释,不要求大牌明星,只要求符合角色要求。公益微电影具有互动性与体验性的特点,“草根秀”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演员,每个人都是微电影的演员。
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作为一个媒介载体,其拍摄质量决定着其定制企业的传播效果。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尝试互动融入式题材与创新续集性影片,让受众真正的融入电影之中,增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创新续集性影片的制作可以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熟知度和忠诚性,是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目前,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发展仍不成熟,如何更好地将公益主题与商业信息融为一体,并借助微电影这个载体加以传播,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进而转化为长远的经济效益,长期战略与短期行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公益营销,减轻了政府及公益组织的经济压力,但在融合的同时,应注意合理有效的融合,防止过度融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