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中西方文化碰撞
碰撞是一种美学,文化之所以为文化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的差异。民族文化是通过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思考,来照亮和引领现实人生征程,具有地域文化深度和民族精神厚度的一种文化。在中国电影创作中,通过民族文化、现代思想与西方文化、时代思想的强烈碰撞、交锋,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文化赏析平台,让电影作品成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电影创作中,通过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体系,引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旗帜鲜明地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勇敢地表达民族文化的诉求和理想,对凸显民族文化差异美、特色美,促使电影文化艺术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着名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推手》,该影片围绕一个移民美国家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精细地描写了中西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该影片中得以充分地发掘,构成了思想上的脉络,贯穿于影片始终,从而一气呵成。影片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孝文化的碰撞
当文化形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影片中,晓生虽然是接受美国教育,在美国生活,但是他终归是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心中存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在一次朱老先生逛街迷路了,他着急起来了还向玛莎发脾气,推东西。晓生到警察局接父亲回家,在牢里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在晓生心中油然而生,他抱着父亲哭了一场。而玛莎无法理解晓生为什么不送父亲来老人公寓,老人有这么重要吗?这便是中西方文化中忠孝文化的碰撞。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道德观是以孝字为出发点和依归的,自古便有“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之说,到后世的“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尊老、养老”便成了一种普遍遵守和歌颂的文化精神及品质。而在西方文化里,“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更注重的是追求个人的价值与自我,人的亲情较为淡薄,这便使得父母与子女间感情的牵连较为松散,推而广之,“孝文化”也就与中国相差甚远了。
(二)基于空间文化的碰撞
中国文明,是一种发源于家庭、类似于家庭的文明。同时,中国宗教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一种以集体方式出现的文化。这种宗族文化所形成的思维形态、心理模式形成了中国人集体主义文化。我们中国人思维中的“从众效应”和“圣贤依赖”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方式。于是,在中国的婚姻家庭里面是比较重视家庭中集体的生活空间,而非个人的私人空间。西方人的文化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发育出西方人的政治体系,这就是美国和西方的现代民主制度。同时,这种个人主义文化坚持独立思考,重视独立空间。影片中,玛莎白天在家写小说,朱老先生不带耳机听京剧。她觉得朱老先生的存在侵入了她的私人空间,干扰她的写作。从而导致在生活中玛莎和朱老先生惟一出现交集的时候也是矛盾冲突出现的时候,朱老先生没有了解美国文化给人家私人空间,玛莎则希望有独立的空间进行创作。 (三)基于饮食文化的碰撞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了各有差异的饮食文化,精致的中西餐礼仪孕育出了各国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并用各种手法烹制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而西方国家,人们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因此,在影片中,朱老先生的饮食是中国阴阳调和式的,玛莎则是美国化的节食法。朱老先生抱着一只大碗,里面是米饭和各种各样的配菜,还有肉类,而儿媳妇玛莎只是吃着一盘蔬菜沙拉和一片烤饼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碰撞。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