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化的生活方式

  除却影片对中国化场景的再现,电影《功夫熊猫》还呈现了许多中国化的生活方式,史蒂芬森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细化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无论是人物的服装造型还是人物的饮食习惯,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化风格。影片中阿宝的父亲身穿一件长袖大褂,在大褂的中间缠绕了一排衣扣,并打了一个亮眼的中国结。同时,浣熊师傅的着装也独具文化内涵,从衣服的材质上就可以看出,浣熊师傅的服装是由中国的麻织制作而成的,衣服的款式与中国道教弟子的服装很相像,从浣熊师傅的服装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拥有深厚武功造诣的武者。影片的主人公阿宝的服装并不明显,但从它脚下的一双布鞋就足以看出它是中国的熊猫。

  电影《功夫熊猫》中还涉及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影片中和平谷的食物主要是以面食为主,平先生继承了由祖上传下来的面馆,每天都有很多的村民来品尝,尤其是阿宝煮的面条受到了很多顾客的认可和赞许。值得说明的是,村民们在吃面条的时候并不是拿着刀叉,而是中国的筷子,影片中描写了浣熊师傅对筷子的使用几乎达到了灵巧多变的境界。电影中的人物除了以面条为主食,包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时也是阿宝在练习功夫中使用的道具,阿宝正是经过了抢包子的锻炼才成就了自己一身的好功夫。在居住方式方面,电影《功夫熊猫》中描写了平先生经营的面馆坐落在一个具有独立空间的庭院中,庭院采用了木质,屋顶是由瓦片封住的,并悬挂了一个写着“福”字的灯笼,在厨房里还挂着一串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大蒜。另外,在这个面馆的外形构造中,还有一个呈拱形状的门,在庭院的墙角下还种植了竹子,从这些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无疑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影片中仅仅是对这家面馆的构建中就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处处都体现了中国化的生活氛围。电影《功夫熊猫》中还在多处情节中植入了中国元素,例如在迎接神龙大侠时出现的八抬大轿、螳螂运用的针灸以及乌龟大师在晚上练习的太极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彰显,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次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功夫熊猫》作为一部美国电影,人物角色在日常对话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中文发音方法,例如“dou fu”等,从饮食到房屋的构造,再到电影台词中的中文发音,让观众很能联想到这部影片是出自于长期受到美国文化影响的导演之手。

为您推荐

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代”看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电影

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代”看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电影   张艺谋,陈凯歌及“第五代”电影在西方电影节所取得的荣誉,无疑是一个“光荣”与“胜利”。把在国际上获奖视为民族荣誉的象征,把西方电影节的评判设定为全世界..

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代”看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二元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代”看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二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显现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处于一个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在经历着高速的增长。这为中国带来了前所..

“第五代”与中国电影

“第五代”与中国电影   “第五代”具体是指“文革”之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北京电影学院招入的第一批学生,即1982届毕业生。他们是“第五代”的主体。   “第五代”的出现凸显着新时期文化的基本方向。这一方..

中国动漫发展历史

当代中国电影对蒙太奇理论的运用

当代中国电影对蒙太奇理论的运用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影响巨大,在我国当代电影中亦多有运用。比如在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英和白》中,熊猫安静的趴在窗前向外张望,此时编导没有按照观众的一般性逻辑展示熊猫看的内..

中国电影在内生性增长上的“两极”突围

中国电影在内生性增长上的“两极”突围   如果大体上把中国电影的问题归结于产业和内容两方面的话,这种内生性的问题根源集中在内容层面,内容上来看,具有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乏善可陈,反而,越是口碑好的电影在票房上总是不..

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

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   内生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必须依靠外在的资源环境推动,内生性因素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