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的生活方式
除却影片对中国化场景的再现,电影《功夫熊猫》还呈现了许多中国化的生活方式,史蒂芬森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细化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无论是人物的服装造型还是人物的饮食习惯,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化风格。影片中阿宝的父亲身穿一件长袖大褂,在大褂的中间缠绕了一排衣扣,并打了一个亮眼的中国结。同时,浣熊师傅的着装也独具文化内涵,从衣服的材质上就可以看出,浣熊师傅的服装是由中国的麻织制作而成的,衣服的款式与中国道教弟子的服装很相像,从浣熊师傅的服装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拥有深厚武功造诣的武者。影片的主人公阿宝的服装并不明显,但从它脚下的一双布鞋就足以看出它是中国的熊猫。
电影《功夫熊猫》中还涉及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影片中和平谷的食物主要是以面食为主,平先生继承了由祖上传下来的面馆,每天都有很多的村民来品尝,尤其是阿宝煮的面条受到了很多顾客的认可和赞许。值得说明的是,村民们在吃面条的时候并不是拿着刀叉,而是中国的筷子,影片中描写了浣熊师傅对筷子的使用几乎达到了灵巧多变的境界。电影中的人物除了以面条为主食,包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时也是阿宝在练习功夫中使用的道具,阿宝正是经过了抢包子的锻炼才成就了自己一身的好功夫。在居住方式方面,电影《功夫熊猫》中描写了平先生经营的面馆坐落在一个具有独立空间的庭院中,庭院采用了木质,屋顶是由瓦片封住的,并悬挂了一个写着“福”字的灯笼,在厨房里还挂着一串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大蒜。另外,在这个面馆的外形构造中,还有一个呈拱形状的门,在庭院的墙角下还种植了竹子,从这些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无疑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影片中仅仅是对这家面馆的构建中就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处处都体现了中国化的生活氛围。电影《功夫熊猫》中还在多处情节中植入了中国元素,例如在迎接神龙大侠时出现的八抬大轿、螳螂运用的针灸以及乌龟大师在晚上练习的太极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彰显,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次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功夫熊猫》作为一部美国电影,人物角色在日常对话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中文发音方法,例如“dou fu”等,从饮食到房屋的构造,再到电影台词中的中文发音,让观众很能联想到这部影片是出自于长期受到美国文化影响的导演之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