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拓新的播放平台,
培养高品位的付费受众 目前,微电影的播放处于较为自由的状态,较少审查和限制。一般的,注册视频网站就可以上传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轻而易举地放在播放平台上。微电影的主要播放平台是视频网站,受众可以免费点击,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其次是装有安卓系统的移动手机和基于web的平板电脑,在网络上一般也是免费观看,但通讯方面要缴纳流量费。
“微电影是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媒介融合大家庭的新成员。”[6]基于产业化的思考,微电影应当建立全媒体平台,实现多种现代媒体的融合和资源的共享,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消费空间。微电影的发行应该走出视频网站为主的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与通信、互联网与有线电视、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的融合。如华谊兄弟新媒体与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就推出了“微电影”频道。
这里尤其要拓展的是电视平台,探索栏目化、专题化运作。尽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但是电视仍然作为一种优势、强势媒体,微电影的产业化必须打开且运用好这一平台。可喜的是,东娱文化传媒与青海卫视出品的《伊华欧秀幸福微剧场》,实现了微电影在电视媒体上的传播,随着卫星进一步走向产业化。
另一方面,还要拓展院线。华影盛视CEO赵雨润认为大电影是孔雀,微电影是麻雀,但是生命力旺盛。有人主张进入虚拟院线,包括家庭电视点播、手机终端、视频网站的电影频道。[7]国家监管部门及优势企业应当大力推进一流微电影进入院线。在付费方面,可以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或者在初期尝试免费。在播放方式方面,初期可以作为电影大片的贴片出现,待市场成熟后一流微电影可以作为独立的电影形态进行播映。
“计算机屏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可控制性,观看者和被看的资料之间可以进行最密切的交互作用。”[8]微电影则利用社交网络、移动接收器将这种交互性发展到了极致。作为微电影接收端的消费者,是微电影产业化的最重要的力量。休闲时代的到来,碎片时间为微电影消费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而消费者是可以培育的,微电影的从业者要自觉自发地以优秀的作品,引导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形成观看微电影的文化认同。尤其重要的是,要帮助消费者树立“微电影是一种消费品,需要付费”的消费观念,培养消费者成熟的文化消费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