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奇与传奇音乐
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高级审美活动。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观赏电影《泰坦尼克号》时,人们进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不仅要求画面和剧情,也对音乐有苛刻的要求。毕竟,观众群体的复杂也就决定了审美要求的多样,或者是形式,或者是内容。不过形式总是不如内容更加重要。而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配乐不仅有形式的新颖,也有内容的深刻感人,具备了音乐的传奇力量。
从形式上看,多元素组合,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成为最大的亮点,而挪威女歌手希塞尔的无字歌声堪称完美,席琳?迪翁的演唱又是锦上添花,都成为影片中令人难忘的记忆。更不用说那种婉约的旋律成为萦绕在耳边的仙乐,令你无论何时听来都会沉浸到一种辽远和苍茫之中。
最经典的当属片尾席琳?迪翁演唱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即汉译的《我心永恒》)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它就是最典型的催泪弹。不仅形式上继承了詹姆斯?霍纳本片配乐中全部亮点,内容上更是将深切情感用悠扬的歌声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挪威女歌手希塞尔的低吟已经变成了一件乐器,成为主题歌的背景,人们依然能从她的嗓音中得到美的暗示;苏格兰风笛的奏鸣悠长婉转更营造出一种凄婉的氛围;而席琳?迪翁的婉转歌声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将人们郁积良久的情感挤压之后喷薄而出,即使是不懂英文的观众也会被这首歌曲所打动而泪光莹然。学习了歌词,人们会有更深的感受。每当人们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段歌词,人们就会联想起电影中的种种,心里的感动就会被触动一次,也会不由将音乐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传奇的音乐。
当然,作为一部灾难片,灾难也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灾难来临时,詹姆斯?霍纳用快速短促的弦乐节奏、尖锐的小号和嘹亮的圆号吹奏的旋律对比,还有长号的阴沉来分解和弦式的旋律,更有各种打击乐器的交错使用,配以银幕上张皇失措的乘客的各种表现制造出大难来临时人们的绝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音乐的种种都透过观众的耳鼓不由分说闯进心灵,就如死神的敲门,令人不由不心生战栗,其强烈的听觉效果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对于善于拍摄灾难片的美国导演卡梅隆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拥有恐怖片配乐经验的詹姆斯?霍纳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但是毕竟这不是本片最令人魂牵梦系的音乐段落。
于是每当我们想起《泰坦尼克号》,我们心中就会浮现出罗斯和杰克以及各个温馨场景,耳边回响的仍然是苏格兰风笛的奏鸣,还有希塞尔的悠扬和席琳?迪翁的美妙绝伦的歌声,留下的是唯美的记忆。而这,无疑是我们审美的选择性的结果罢了。
《泰坦尼克号》重返影坛,再度让我们重温了一个神话。当年此片一举荣获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剧情片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辑及最佳视觉效果奖共11项大奖,是一个辉煌。正是其中的音乐超越了国界,直指心灵,因而成为永恒的经典是自然而然的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