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然大物般的高傲形象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前后使用了15个配乐段落,各自都有自己的主题,从低沉走向昂扬,用管弦乐队创造出一个气势雄浑、带有高傲和不可一世姿态的庞然大物般的音乐形象,正如在故事当时的年代里,泰坦尼克号的出现如同一个奇迹,那种以音乐来表现出泰坦尼克号充满昂然的斗志高度自信去建功立业般开始自己的处女航,重金属的音乐质感和虚无缥缈的女声吟唱,使这一音乐段落带有了举重若轻的感觉,美感丰满,魅力突出;或如Rose(《罗丝》)一段,用突出的挪威女歌手希塞尔吟唱无字歌作为主角引申出整个管弦乐的背景,继而苏格兰风笛与女声吟唱相互缠绕,由风笛一步步将曲风引向挺拔的高度,正如罗斯从任人宰割无奈地成为富豪的未婚妻一变而成为具有个人性格和坚韧精神的独立女性来自己掌握自身幸福的剧情。Hymn to the sea(《大海的咏叹》)则将女声作为引子,将风笛作为主要角色,表现出主人公罗斯性格具有多面的特点,一如船上的诸多乘客一样命运存在变数,生死就在一瞬间,1 500人没有逃过海难的浩劫而丢掉了性命,有人选择了暴力,有人选择了欺骗,也有人选择了有尊严的死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女儿童;罗斯在杰克的帮助下逃离了死神的威胁,选择了为爱而替爱人活下去。音乐无疑具有更高更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Hymn to the sea(《大海的咏叹》)包含了爱与命运的双重主题,其象征作用和表意功能都不能被我们无视。
从整体来看,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境界可以用纯净二字来概括。不论是动用了什么乐器,由什么乐队来演奏,也不论当时银幕上正在上演什么样的人间活剧,整体风格都是为了建立这样的一种纯净。也许在信仰上帝的西方人看来,一切都应该是纯粹的,无论是人,还是爱情,或者悲剧,或者灾难。在詹姆斯?霍纳的心中也许认为,电影中的爱情虽然夸张,但也有其现实可能性,爱情的本色就应该没有包括财富在内的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成为纯净。即便是灭顶之灾来临,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纯粹,因为灾难就是一种纯粹。所以音乐的纯净就成为詹姆斯?霍纳为此片配乐的最突出特色。 毫无疑问,苏格兰风笛被中国观众所知大概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演之后,詹姆斯?霍纳对苏格兰风笛的钟爱也使它享誉全球。尽管风笛的音色中带有明显的苍凉,悠扬的旋律中,苏格兰风笛代表了一种艺术家对于这场海难和爱情的态度,是惋惜还是无奈?是惊叹还是感同身受?是无能为力仍要积极去抗争抑或无谓的挣扎?无论如何,《泰坦尼克号》都令你心旌荡漾,片中的爱情会令你心驰神往而迷醉,海难发生的场景会令你心惊胆寒而恐怖,凄美的生离死别又会令人肝肠寸断。不能不说,音乐的威力与魅力都掌握在詹姆斯?霍纳手里,他给了观众一个纯净的音乐境界,让你在目睹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悲剧之后心灵得到一个来自上帝的宽慰,尽管观众会潸然泪下。
音乐是有感情的,音乐也是有性格的,音乐似乎也应该有性别才对。在《泰坦尼克号》的配乐中,我们分明听到了灵魂的呐喊,还有濒死的哀号,我们也能听到爱的低语与倾诉,还有无尽的依恋、怀念和感伤,以及能将你的灵魂曝晒在阳光下的痛楚,更有令人不安的宁静和恶魔来临的咆哮,也有随波逐流的女孩泪珠滑下的扑簌,还有人性独立的铮铮铁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