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释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例释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既然声音与画面有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那么,在电影叙事中,电影配乐、音乐究竟是怎样构建的呢?笔者将在此部分以几部影片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泰坦尼克号》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泰坦尼克号》是由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1997年制作上映,并在2012年转制3D的一部大片。这部电影讲述了1912年发生在大西洋一艘游轮上的凄美爱情故事,身份地位不高的画师男主角杰克爱上了贵族家的大家闺秀露丝,而游轮泰坦尼克号因为疏忽撞上冰山就要沉没,杰克为了露丝而放弃了生还的机会。整部电影悲戚而又震撼,让不少观众为这样的爱情落泪。

  说起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配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流行音乐天后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了,这首歌曲对全片有着很好的叙事构建能力。这首主题曲最重要的一次出现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杰克、露丝在甲板上最后一次互相告白,之后便陷入冰冷的海水中。歌词中写到,不管多近、多远,不管你在哪,你都会在我心里一直存留着,配合着画面中杰克为了露丝的获救而失去生命的剧情有强烈的催泪和震撼效果。这首歌还出现在杰克和露丝第一次在甲板上拥抱以及老年露丝安静地在睡眠中去世的场景中,分别是对两人爱情的渲染和对他们爱情的祭奠。这样一首歌曲帮助了观众很好理解全片内容,成功成为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英国导演丹尼?泊伊尔执导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2008年上映后获得巨大反响。影片通过贾马尔在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的答题为窗口,通过几个题目层层展示了贾马尔、沙里姆和拉提卡三个印度普通青年的生活情感经历,这其中包括孟买的街市、相识的好莱坞明星、孤儿院、宗教冲突中去世的母亲、黑帮生活等诸多层面,就像是展示印度的窗口。最终贾马尔和拉提卡终成眷属,也靠着善良的内心和一丝运气成为幸运者。

  影片一共包含三条叙事线路,第一条线路是在警署中警察逼问贾马尔说出真相,音乐多紧张短促,以配合严刑逼问的故事空间;第二条线路是《谁是百万富翁》节目现场的音乐,主要以该节目原生音乐为主,配合改编后加入的小三度音乐;第三条线路是核心线索,即贾马尔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一线路的音乐最为丰富,层次感强,变奏也多。笔者将重点分析这部分。贾马尔成长经历的这条线路中包含它的童年时空、少年时空和成年时空三段,从中大概能剖析出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爱情主题,另一个为命运主题。前者主要出现在贾马尔想起或遇见心爱的姑娘拉提卡时,是纯洁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后者则更为壮阔和宏大,也可以叫做命运交响曲变奏曲,因为它主要是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基础上做的现代电子音乐变奏。

  这部影片具有明确的主题先行的优势: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很漂亮。节奏是在缓慢中迫近,层次和条理也非常清晰,在剥茧抽丝的叙事过程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前后呼应,很多的细节、叙事线索和场景都相当值得回味,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现代音乐和印度歌曲的旋律,感觉整个故事古今辉映、东西合璧。这部电影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游离在“喧宾夺主”和“相差毫厘”之间,如果多一点点就会又让人感觉将沉浸在宝莱坞音乐大厅和忽视画面风格所带来的感觉刺激,但如果少一点,也会让电影褪色,毕竟在很多嘈杂场景里的镜头画面都有音乐来相配不会让人感到焦躁不安。这部电影并不“安静”,音乐贯穿其中,无论是有人声的还是无人声的,每个场景音乐都是量身订制,符合每一个场景和场景间的转换,没有一分钟是不合理的。   (三)《夜宴》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电影《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06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宫廷的乱斗。电影中的配乐引起了当时和现在的影评人极大的兴趣,其中的《越人歌》更是成为被人们反复提起的影片插曲。一首《越人歌》从春秋飘来,穿过楚地,在几位主角的场景中不断打转,其几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其中包含着太子无鸾对叔父和新皇的不满,有对青梅竹马的母后婉后的爱恨情仇,还有青女生命终结时的孤苦凄清,可谓帮助影片人物表达了许多重要思想内涵。影片由美国着名作曲家谭盾作曲。他还邀请了着名钢琴家郎朗作为钢琴独奏者,力荐腾格尔、周迅、张靓颖三位歌手作为电影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的演唱歌手,电影音乐效果是非常好的。

  谭盾的电影音乐创作十分重视旋律,提高歌曲的可听度。在配器使用上运用了大乐队和独奏乐器的战术组合,形成类似的“利都奈罗”的音乐风格(即充分的乐队全奏和单纯的乐器独奏段落交替出现,主题几乎相同的乐队全奏反复出现,其中插入各有不同的、辉煌而充满激情的独奏,构成全奏―独奏―全奏―独奏―全奏……(即TSTS…架构)的曲式结构),在和声语汇和作曲技术的现代化中也使用得比较合适。一般来说,整个音乐作品将电影中绝望、孤独、寂寞、可怜和温暖融为一体,痛苦得让人悲戚,寂寞得让人凄凉。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