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主题曲的运用

影片中主题曲的运用

  作为一部凄婉的爱情悲剧电影――《魂断蓝桥》自1940年上映以来家喻户晓、反响连连,备受观众的喜爱。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友谊地久天长》等名曲在剧中反复出现,并贯穿着整部电影的主线。其中 《天鹅湖》在剧中开头和跳芭蕾舞时均有出现,代表了女主人公玛拉天生丽质、气质纯洁、高贵善良的品格。而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是苏格兰的一首古典民谣,其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影片中这首苏格兰风格明显的改编插曲响彻始终,不仅传达了战争时期人们希望“友谊地久天长”的美好愿望,也丰富并升华了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使观众的内心无不掀起层层涟漪。此曲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赞美友谊,而是寄托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挚的爱。

  《友谊地久天长》是歌颂友谊的歌曲,本片中却把其塑造成悲剧音乐,其悲戚的律调反复唱响,尤其是在主人公的命运发生转折或者主人公的离别时。

  在结局部分,其乐曲逐渐增强,曲调更加凄美婉转,把玛拉的不幸命运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让观众的感情在凄迷的歌声中达到共鸣,强烈触动观众的情感软肋。

  《友谊地久天长》的主旋律是歌颂友谊,代表着人们对爱对友谊的赞美之情,但是作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曲,它却有着格外的讽刺意义。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是柔弱凄美的,却又是如此的珍贵和美好,如同战争中的爱情一样让人无比辛酸又幸福。玛拉是幸运的,上帝让她在滑铁卢大桥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但是上帝又是残酷的,让她在品味爱情甜蜜的同时又失去了爱情,因为战争让玛拉得到了爱情,却又收获了爱情的悲惨结局。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友情的珍贵,玛拉的好朋友放弃了她的舞蹈演员梦想,在好朋友需要她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奉献着自己。在朋友遭遇不公时,勇于挺身而出,不离不弃;在朋友失意痛苦生病的日子里不惜牺牲自己拉客来维持生计;当朋友快乐时一起快乐,伤心时一起伤心。在朋友命运转变时,毫无嫉妒之情,而是忠告好友、祝福好友,在玛拉失踪后,着急担心、主动带领罗伊去寻找……这才是伟大的友情,这才是《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朋友之谊。选用《友谊地久天长》作为影片主题曲,很大原因在于本片在赞美爱情的同时,也在凸显人性中的友谊之美,弘扬友情的力量,让我们在战争的残酷中体味了爱情和友情的珍贵和温暖。

为您推荐

对封闭空间的巧妙运用

对封闭空间的巧妙运用   大卫?林奇以擅长拍摄公路片而着称,其中《心中狂野》(Wild at Heart,1990)以及引发过巨大争议的《迷失的高速公路》(Lost Highway,又译为“妖夜慌踪”,1997),都是林奇公路片中的翘楚。[1]但是这并不..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然而,马克的“哈姆雷特”式形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被导演赋予了创造性新意。在对哈姆雷特的超越中,马克的形象彰显了人文主义者的成长新貌。而幕后的神秘人则被塑造为甚..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原型批评(即神话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50年代,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所谓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原始..

当代中国电影对蒙太奇理论的运用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一)爱与救赎    影片中充满了广义的宗教符号,隐喻着西方的文化内涵,其中爱与救赎的主题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1.光影与色彩的构图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最终难逃毁灭的命..

影片对原着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影片对原着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严歌苓的小说关注人性的本质内涵,探索种种生存困境中微妙丰富的人性。《陆犯焉识》将目光投向中国最灰暗的时期,企图通过对知识分子人生际遇的书写及精神世界的探寻去洞察政治压抑下的..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归来》首先对原着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