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便是王室效应

英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便是王室效应。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统治过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当今世界的王室中,英国王室的政治生命最长。从1066年英国人征服诺曼底威廉一世登基开始算起,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王室向来都以其较高的私密性着称。只有在1969 年英国女王的同意下,由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才以一部纪录片向英国和世界展示了一个亲切的王室形象。王室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才开始逐渐拉近。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英国王室在纪录片问世不久又很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此之后,海伦?米伦于2006年凭借其在 《女王》中的出色表现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如今《国王的演讲》再一次在世界电影中掀起波澜,英国王室文化已经成为英国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老国王乔治五世在年幼时期非常害怕父亲,行事拘谨,这一点他与儿子贝蒂非常相像,因此父亲对贝蒂怀着殷切的期望,同时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乔治五世去世时,新继位的爱德华八世失声痛哭,但是他的哭声中不仅仅是为父亲的离世,而且还是因为他即将即位这一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因为如果他即位将不能与有妇之夫辛普森夫人交往。除了爱德华之外,其他人在丧礼上则表现得隐忍、得体,不失王室风范。整部影片风格朴素,色调并无华丽之感,这与王室严格的家教、等级森严的文化氛围是极为对称的。王室文化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庄严质朴的国王宝座等都成为影片表达的关键点。国王的宝座虽然尊贵、荣耀,但是这其中还附带着责任与艰难。王宫的豪华或宫廷生活的精致在影片中几乎没有刻意表达。王室形象一如民众所了解的那样,含蓄、保守、尊贵。王室在这部电影中似乎已经与伦敦街头、马车、骑兵这些英国元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英国民族魅力的展示途径。

  莎士比亚也是《国王的演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英国的骄傲。在文学界,也许是人们通过对文学艺术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中得知这为伟大的作家的。贝蒂的语言治疗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莎士比亚迷。他与公爵夫人第一次接触时,夫人问道为何诊所没有接待员,显然这是一种服务不周、实力不强的表现,医生却以一句莎翁的名言缓解尴尬,“人能安贫就是富”,贝蒂与医生试演时的剧目也是选择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理查三世》。贝蒂第一次试读时选择的也是《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即使是贝蒂年幼的儿子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了如指掌。显然莎士比亚是英国民族的骄傲,电影对这些民族骄傲乐此不疲地展示也说明英国民族电影再一次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光辉形象。

为您推荐

人物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人物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在这里本文要引入一个新名词“生态”,这对于自然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是如果将它用于说明改编电影中人物情感的分析,却是一个新鲜的字眼。自然有自然的生态环境,当然用到人文..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英国电影文化素描与意识形态    (一)英国电影的文化素描    着名的英国学者勒兹?库克的观点:“电影就是社会、阶级、地域、身份以及种族的一个写照。”英国本就是文学大国,狄更斯、莎士比亚、托马斯?哈代、艾?富士..

社会性是现实电影的灵魂

社会性是现实电影的灵魂    电影的内容包罗万象,从电影类型可以分为言情、动作、科幻、伦理、战争、纪实等各种类型电影。各类电影都有自身套路、程式和特色,现实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娱乐电影,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

英国电影文化的百年沉淀

女性被父权社会的统治以及所受的压迫

女性被父权社会的统治以及所受的压迫    影片中的两位女性就像大多数女性一样,在常见的家庭中,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如果没有发生露易丝朝人开枪、塞尔玛打劫超市等一系列事情,女主角们还会好好地、正常地生活着,然而..

英国电影中的文化传统倾向――保守性

英国电影中的文化传统倾向――保守性   很多英国电影都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影片中,英国富人阶级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财富被充分地展示出来。在英国的历史发展中,工业革命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英国社会的..

英国电影业十分重视遗产文化

英国电影业十分重视遗产文化   20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电影从20世纪的文化产业中得到很多创作灵感。20世纪80年代,英国人对遗产和历史具有很高的兴趣。英国经济在撒切尔夫人时期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重新组合,服务业的增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