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主旋律电影的三个条件是人物、主题与题材。人物必须是表现英雄或者模范,主题必须是弘扬英雄主义或者爱国情操,题材必须是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或时代的思想成就。随着时代的变化,主旋律电影的内涵也在丰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美好的影片也包含在内。现如今主旋律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多,本文所探讨的《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都属于此范畴内。
从定义上来看,主旋律电影在商业院线发行是很难具备票房竞争力的,观众不买账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叙事层面
由于影片本身创作的动机在于宣传与教化,根据国情,凡是与宣传挂钩的项目,创作者可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少。题材单一,因而故事趋于平面化和模式化,这直接导致了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加上教化的意味太浓重,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故事与人物塑造的缺失,使得观众望而却步。
2.视听层面
观众在电影院里观影,追求的是视听盛宴,而主旋律电影,极少在视听层面给予观众冲击,即便是有,要不就是稍纵即逝,要不就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使观影感受大打折扣。例如在《唐山大地震》中,影片的宣传都是打着灾难片的标签,但是在实际观影中,影片宣传的打出的“灾难片”的旗号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十分钟,所以,应划分为“家庭伦理”类型更为合适。
3.类型层面
主旋律电影虽属于一种类型电影,但是在我国,很难与其他电影进行融合,最常见的融合如战争、历史、人物传记等,类型单一,类型化程度较低,无法通过类型融合的方式吸引观众。
4.营销层面
主旋律电影的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决定了它的投资多以政府为主,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影片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如单位包场放映,还有包括官方的电影节的肯定(这几年的金鸡百花可证明),由于题材的特殊以及电影卖点的缺乏,在宣传力度与手段上,无法跟商业电影相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片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主旋律电影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其根本其实并不在于影片本身,而是在于电影制度方面的限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