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观影者能够对导演达伦、对影片的主角都做出过一定的“诊断”,那么观影者将会觉察到达伦所创作的电影中,主角们在心灵深处都存在着毁灭的阴影。导演达伦用暴力的手法表现出主角在人格上的毁灭,这一心灵上的变化和精神渐入崩溃也从侧面描绘出人们的本性变化历程,在影片的最终以悲剧收尾,同时也刺激着观众那已被绷紧的神经。
导演达伦的所有影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剧结局都是一种新的救赎,在电影《圆周率》中,数学研究者马克思?科恩,在最后用钻刺头颅的方式,让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回归大地”;电影《梦之安魂曲》中,影片最后,在经过“厄运的洗礼”后,几个主角蜷曲着身子,返回到生命的起点;电影《珍爱源泉》中,主角汤米在一个个悲剧发生后终于理解人生的真谛,用结束生命来逃避孤独;电影《摔跤手》中,摔跤手兰迪在观众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渡过眼前的难关,并得到了璀璨的人生;电影《黑天鹅》中,舞者妮娜在最后的芭蕾中,用自己的血召唤出象征着凶险的黑天鹅,在生命的最后浴火重生。
电影《梦之安魂曲》中,主角们在自己的幻想空间中不愿醒来,甚至想象出虚无难忘的冤魂,就算是来自父母的关心也没法满足他们本身的寂寞,无法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他们的面前只有来自虚空的救赎。
电影《摔跤手》中,主角是一个充满着毁灭性格的典范。在进行摔跤时,摔跤手兰迪是一个勇猛的男人,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兰迪仅仅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冒失鬼,一个只会在背后摩拳擦掌的人。兰迪只会凭着自己糟糕的感觉去做,并非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的(如放弃和女儿重归于好、放弃与妻子的生活,甚至想要终结自己的性命)。
与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悲惨的结局相比,他们都是在主人公面临死亡成就一生的故事。影片中的主角妮娜在化身黑天鹅之前,再次了解了“被压制许久”的自己。在妈妈看来,妮娜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长得过于娇小、对妈妈过于言听计从),因此,妮娜的妈妈成为妮娜心中可以束缚自己的一面墙,这面墙完全隔断了妮娜的本性和理想,把妮娜束缚在自己的卧室中,拦阻妮娜的成长。
凭借着本性对艺术的追求与探寻,妮娜顺利地通过跳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罗伯特?史蒂文森的作品《化身博士》的情节很相似。妮娜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了解到了自身所期望的与追求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达伦影片不同,在这部影片中,毁灭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与毁灭共存的浴火重生,在电影《黑天鹅》中,死亡成为一种奢侈,并最终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在电影《珍爱源泉》和《诺亚》中,达伦对生命的成长和毁灭做出了思考。在这个领域当中,达伦将自身的救赎和痛苦的成长归据一类,而死亡则成为主角对生命领悟的真谛。站在这一高度来看,电影《诺亚》或许和达伦有着相同的观点。电影《诺亚》中的主角诺亚是一名“神之子”,却无力改变已经沉沦的世界,所以只能在经历了世界末日后对世界进行救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