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拉斯冯提尔的影片,心总会难过得一阵阵收缩,耳边仿佛总会听到女性的呐喊,眼前闪过的是女性无奈的泪水。在拉斯冯提尔的影片中,女性的尊严就像是被扬撒的骨灰,没有痛楚和牺牲感,只有留下的一点点怀念和那一点点仪式感。撕开拉斯冯提尔电影风格上的绷带,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大师身上有着对女性认识的独特视角,他能透过现象揭穿那血肉模糊般的真实。那里面包藏的是关于女性的黑暗伤口,伤口里蕴藏的是女性的呐喊、绝望、抗争和泪水,以及那虽已暗淡无光却永不熄灭的生命烈火。那烈火熊熊地、静静地燃烧着,为愤怒、绝望而燃烧着。那里面隐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残忍。而这份残忍我们不得不承认拉斯冯提尔的魄力,他所执导的关于女性的影片既是道德批判的枷锁,又是对女性伟大情怀的礼赞,而他在影视中的前瞻性和现实性都是极具深度的。他总能将女性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影像中,将女性的“爱”与黑暗的现实互相衬托,造成巨大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反差,使他的影片总会显得沉重、压抑,却又厚重、丰实,在观者的头脑中打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让人不得不思索,是什么让女性命运如此沉重?是什么让女性命运如此具有悲剧美感?
为您推荐
影片人物对原型的超越:人文主义的胜利狂欢
然而,马克的“哈姆雷特”式形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被导演赋予了创造性新意。在对哈姆雷特的超越中,马克的形象彰显了人文主义者的成长新貌。而幕后的神秘人则被塑造为甚..
影片主要人物的原型形象及其隐喻
原型批评(即神话批评)诞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50年代,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所谓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1]“原始..
影片中的视觉隐喻
(一)爱与救赎
影片中充满了广义的宗教符号,隐喻着西方的文化内涵,其中爱与救赎的主题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1.光影与色彩的构图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最终难逃毁灭的命..
影片对原着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归来》首先对原着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
女性主义及影片分析
20世纪初发起的女性主义运动对传统的科学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对其以男权主义为基础的理性而又功利的社会进行反思,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构了科学观。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尝试着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运用..
集体主义在该部影片中的体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闻名遐迩的东方文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来体现的。为什么个人所做的贡献越多,个人价值也就越大。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