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之后,再来看看“爱幼”。对于孩子的爱护无论是在中国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都是核心价值观。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整个民族得以繁衍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刮痧》这部电影中,由“爱幼”引发的冲突确是最明显、最具争议的。先从大同打儿子丹尼斯说起。电影中,大同因为儿子丹尼斯打了上司约翰的儿子而打了儿子一巴掌。对此,西方观众的反应最为强烈,他们无法理解一个父亲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怎么会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事实上,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爱幼”之道。中国文化中有“子不教,父之过”一说。换言之,在中国父母的心中,子女在潜意识理被认为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子女有错,父母对之施予管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电影中还有一句台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Daddy beats you for your own good”也同样体现了这种思想。中国文化中,父母相信在孩子出现错误时他们应当及时出手制止,并且给予孩子惩罚,以让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打在其身痛在我心”,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有时看似过火,但其中却隐含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殷切希望,打在丹尼斯身上的一巴掌也同样打在了大同的心上。然而,对于西方观众,这一点却是绝对无法理解的。在西方的文化概念中,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个体,即便是父母也无权决定孩子的命运。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西方父母更愿意以一种平等、温和的态度来与之沟通交流,循序善诱,让孩子从内心接受父母的说法,以达到心服口服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父母“爱幼”时更看重的是即时的效果,而西方父母则更看重对于孩子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保护。中国父母的良苦用心恐怕也只有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东方人才能体会吧。 同样让西方观众不能理解的还有当大同对上司约翰说,“我打他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打他是对你的尊重,我给你面子才打他的”。此时的“爱幼”又与“面子”问题扯上了关系。“面子”顾名思义就是别人给予自己脸面,通俗点说就是别人对于自己的尊重。中西方文化都看重“面子”,然而对于面子的具体理解却大不相同。中国人眼中的面子是“主动的面子”,希望通过自己主动的行为来得到群体的认可和尊重,与对方达成共识。而西方人眼中的面子是“被动的面子”,西方人希望得到的最大的尊重即是对于其个体的尊重,有独立的个体人格,不希望别人干扰自己的生活,影响自己的决定。大同打孩子,本想以此举来换取上司约翰心理上的平衡进而获得他的谅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给对方面子。而成长于西方文化氛围下的约翰则很难把打孩子与给自己面子相联系起来。这种错位的理解也导致了法庭上大同和约翰之间的激烈争吵,甚至让约翰误认为大同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倾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