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圣经》文学作品中,天堂被描绘成乐园的样子

在许多《圣经》文学作品中,天堂被描绘成乐园的样子,这起源于最早《圣经》中对伊甸园的讲述。“耶和华 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在”(《圣经》创世纪2:8)。在伊甸园中人不受劳作之苦,不懂疾病与死亡的恐怖。天堂同时也是一座完美的圣城―复兴了的新耶路撒冷城。先知书《以西结书》就把历经战火被数次摧毁的耶路撒冷旧城比喻成亚当失去的伊甸园,而苦难终结后被复兴的新耶路撒冷就是这得以重建的乐园。《圣经》中最后一卷书启示录里,约翰也在看见天堂时说:“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启示录21:2)《圣经》。在圣经文学中,天上的城是乐园,人们无忧无虑,甚至没有疾病死亡,地上的城却正好相反,人们生活在战乱、贫苦和各种罪恶之中,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有朝一日,可以进入天上之城,过上天堂般的日子。

  天上的乐园与人间的炼狱这一充满张力的形象在电影《极乐世界》(Elysium)(2013)变成了富人居住的空中之城,那里生活富足,任何疾病都会被科技治疗仪马上医好。而地上的城却是各种穷人和罪犯的居所,生活苦不堪言。唯物主义者,如路德维格?费尔巴哈和卡尔?马克思认为,宗教的产生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生的渴望。影片中,男主人公,麦克斯因辐射而生命垂危,拼命想突破天上之城的防线进入其中拯救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对生的渴望。但是,曾经是罪犯的麦克斯在做出生死抉择的最后一刻,最终还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样生患绝症的小女孩,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就又回到了圣经中“救赎”的核心理念。人都是有原罪的,那人如何回到天堂?用爱来赎罪。麦克斯的天堂不在于生前,而在于死后。   而在另一部科幻电影《逆世界》(Upside Down)(2014)中,天堂乐园是位于上方的星球,世俗世界是位于下方的星球。上方世界中永远有着温暖的阳光,而下方世界却终日下着黑雨。《逆世界》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则更有寓意:男的叫亚当(Edam),女的叫伊甸(Eden)。在圣经故事中,亚当失掉了伊甸园,耶稣则被视为新亚当,以他的爱帮助人类重返伊甸园。这与男主人公在幼年时与女主人公失散,成年后想方没法回到她的怀抱这一中心情节有异曲同工之秒。

为您推荐

共生的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

共生的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   李安改编的电影,最大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其中和谐共生的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总体看来,李安改编影片在内容上大多忠于原着,故事发展脉络符合原着的情节发展,表现出对于原着叙事的基本忠实。而..

蒙太奇理论在爱森斯坦作品中的体现

蒙太奇理论在爱森斯坦作品中的体现   关于蒙太奇,爱森斯坦不仅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其电影创作中不断实践着这一理论。1924年,爱森斯坦运用“杂耍蒙太奇”理论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罢工》。这是一部以真..

微电影的文学审美特征

微电影的文学审美特征   (一)商品性:对严肃艺术的消解   当代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消解一切严肃艺术的时代,发轫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从一开始就带有网络文化的深深烙印。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随着文化进入工..

电影《活着》在原着作品基础上人性化的叙事创新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活着》对文学原着改编的背景   电影自诞生以来,出现了不少自文学原着改编的作品,如《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文学原着通常给电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素材,因此,由此电影借助原着再创作是一种最经济的..

21世纪的西方电影作品中的

21世纪的西方电影作品中的   低端信仰之表现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进入新世纪后,低端信仰在电影艺术中有着增多的趋势。本部分即是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将按照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

新时期西方电影作品中的低端信仰之表现

新时期西方电影作品中的低端信仰之表现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21世纪这一新时期下西方电影作品中的低端信仰,我们可以称之为西方低端信仰类电影。①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有《指环王》《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