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釜山电影节直到今天,这一计划仍在不断推进与完善。亚洲电影人正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电影“土地”,把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电影搬上银幕,才不断努力、合作。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全球化的日益加速对电影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全球化的到来不仅让资本流动变得更快,还让文化交流变得更密集、频繁。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它们在电影行业上独领风骚,作为正在不断崛起的电影产业,亚洲出品的电影似乎被排挤到了电影大家园的边缘。以好莱坞为例,每年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亚洲市场的电影数不胜数,更有预测称未来好莱坞将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票房收入来自亚洲,其中中国无疑是好莱坞最关注的市场。如2013年上映的《环太平洋》,成了首部中国票房超过北美票房的电影,可见当今中国乃至亚洲的观众,对于好莱坞电影的青睐。“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的阴霾体验及针对文化全球化的各种指控,不仅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文化的单一化和全球的趋同性,正在对地方文化和区域文化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并引发了更广泛的忧虑和恐惧。即便在加拿大和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政府也开始花费巨资,并雇用大量文化官员,资助本国音乐、电影等文化事业,强调本国的文化要脱离自由贸易协定;西班牙、巴西和韩国则要求本国电影必须足够充分地反映本土内容”。好莱坞电影产业对于全球的“侵蚀”正在一步步上演,这种类似于“文化轰炸”的产业膨胀,使国内大多观影者更喜欢“美国大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亚洲青年导演的创造能力与拍摄作品的“辨析、识别度”。在当今,要在作品中加入清晰可见的个人烙印,实在是难上加难。
全球化的深入,使越来越多的亚洲电影人看到了好莱坞在电影产业上的一枝独秀,也感受到好莱坞电影带来的文化侵入,以及对于电影创作方面的限制。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亚洲新电影在全球化过程中寻求民族文化自主表达的国际意识也被唤醒并得到不断增强”③。亚洲电影需要自己的发展空间,需要在亚洲文化的滋润下得到释放与开拓,在好莱坞的逼迫下,亚洲电影人开始联合,开始了关于电影的更深层次合作。
亚洲电影人在电影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也在用自己的电影理念展现本土的文化精髓,使亚洲新电影越来越具有自己的东方风情,电影艺术家们更愿意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融入来自家乡的文化符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