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曾经指出,人的命运实际上是由社会环境控制的。[3]然而社会环境却是残酷、粗俗和可怕的,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为了生存而在社会上苦苦挣扎,消磨于种种荒诞的事物之中,或是在不自觉间为社会所异化。带有社会批判意味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的最大区别便是主人公是单薄、渺小的普通人,即使他们拥有某种优长之处,也无法在扭曲的社会中独善其身,因为人们所面对的悲剧冲突来自于难以立足的社会,某种不公正或不利于人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与人的思想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相对立。
尤其是在阿伦诺夫斯基的电影中,往往能看到非常明显的孤独主题,而这一孤独则被归咎于商业资本、消费主义在当代社会的盛行乃至泛滥。人们处于后现代社会中,无法正确感知周遭的一切,也不能根据外界事物来寻找自己应有的前进方向,人和人之间存在一种疏离感,往往会因为利益的纠纷而备感绝望,置身于人群之中的每一个个体几乎都遭受了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模式的异化。例如,在《π》(又译作“死亡密码”,1998)中,犹太人麦克斯信奉数学是宇宙的第一真理,科学就是他的信仰,他从π中发现了216个数字可以对股市进行解码。此时的π已不单纯是圆周率,阿伦诺夫斯基用这个神秘的无理数来象征真理,用来与人类建立的社会相对立。而麦克斯试图用数字来描述自然界或许是可行的,但是他一旦用数字来解析人类社会时就遭到了反噬。因为麦克斯决定用螺旋模式来研究股市规律,他很快被华尔街的大亨们盯上,这一类人的渴求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世界上的财富和权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宗教团体也同样盯上了麦克斯,他们希望能借助麦克斯的研究来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宗教同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科学成为宗教的工具。最后感到无法继续生存的麦克斯先是剃光了自己的头发,然后给自己的大脑注射毒品,最后还是不堪忍受,直接用电钻钻进了自己的大脑中,作为天才的肉身与精神就此被彻底毁灭。电影中对整个社会诡异离奇的表现使该片被称为一部“《发条橙》式的”作品。 与之类似的还有《梦之安魂曲》(2000)。电影中的人物几乎全部为不同的“瘾”所控制,进入了迷失的状态之中,而造成人们灵魂堕落、生活失序的东西几乎全部来源于当代社会。除了资本交易外,如哈瑞、狄龙和玛丽安沉迷的毒品,哈瑞母亲萨拉为之疯狂的现代媒介和药物等。萨拉之所以会因为吞食减肥药而最终神智失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饱受折磨,正是因为作为孤寡老人的她缺乏健康的亲子关系,以至于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电视节目之中。四个主人公的生命都在毒品中一点点枯萎,瞳孔放大,产生幻觉,哈瑞由于多次在手臂上注射毒品以至于最后不得不用电锯锯掉自己的手臂。阿伦诺夫斯基在这部电影中将自己的注意力从《π》中的科学家转向了普通民众,使得自己描绘出来的荒唐时代更加具有代表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