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元小说”大量出现。比较典型的“元小说”除了上文提到的《商第传》,还有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1899-1986年)、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年)和乔斯坦?贾德的小说《苏菲的世界》(1991年)。《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本关于无限的书的迷宫的书,小说的结局则是开放抑或是缺失。《法国中尉的女人》采取复调结构,“具有强烈的自我反射性,同时又悖论式地主张拥有历史事件和真实的人物”[3]《苏菲的世界》围绕三个人物的生活分别展开故事,三个人物分属三个世界,三个人物的故事交叉进行,时间、空间自由转换,读者需要调动极大的想象力,来将情节重新拼接起来。
就像很多文学理论被引进入电影学科一样,“元小说”理论也被引进到电影学科当中来。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副教授杨弋枢在其关于“元电影”的理论研究专着《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中给出的“元电影”定义是:“元电影是指关于电影的电影,包括所有以电影为内容、在电影中关涉电影的电影,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鉴、指涉另外的电影文本或者反射电影自身制作过程的电影都在元电影之列。”[4]而电影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元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了――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1923年)和巴斯特?基顿的《摄影师》(1928年)。那些特征比较明显且被讨论过较多的元电影有卡雷尔?赖兹的《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年)和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1985年)。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采取复调结构,戏中有戏,电影之中还有一部电影。双线进行的故事常常混淆了真实和虚构,其实影片中的两个故事都是虚构,但是由于对照的缘故,仿佛影片中那群拍电影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成了真实,而他们所拍的电影成了虚构。而影片最后就“现实”和“电影”中的两个故事给出了两种结局,似乎是借此来达到一种平衡:“现实”中女演员安娜离开男演员麦克,“电影”中“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和贵族男青年查尔斯一起泛舟湖上。《开罗紫玫瑰》中也有一部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就叫《开罗紫玫瑰》,整个故事近乎于荒诞离奇。如果说拍电影是造梦的过程,那么《开罗紫玫瑰》则是在释梦,它揭示了电影的不真实性,制造出一种间离效果,提醒观众不要过于相信电影世界。伍迪?艾伦在此探讨了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电影是什么?他借这部电影提醒人们反思电影的虚幻与生活的真实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影这场梦对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影响。因为元电影的理论界限有很大的模糊性,它的影片特征也并非显而易见,而且元电影本身常常有戏仿和拼贴,它常常将多种电影类型杂糅在一起,因而它很难作为一种电影类型被定义下来,它只能作为一种电影形态或者电影现象被讨论。《天堂电影院》这样讲述电影和成长、人生之间关系的电影可以被称作“元电影”,《雨中曲》、《艺术家》这样表现电影史上具有历史转折点的事件(比如声音进入电影世界)的电影也可以被称作“元电影”,而如《楚门的世界》这样批判那些为了电影真实、不惜以人性虚假为代价的电影,同样可以被称作“元电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