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的朋友_电影鉴赏

【片头介绍】:

1954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编剧:尼可拉依·加里奇 康斯坦丁·伊萨耶夫 摄影:亚历山大·马奇松 主要演员:瓦西里·梅尔库里耶夫(饰涅斯特拉托夫) 鲍里斯·契尔柯夫(饰奇若夫)亚历山大·鲍里索夫(饰拉宾)

本片获1954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剧情简介】:

涅斯特拉托夫、奇若夫和拉宾是三个有着30年友谊的好朋友。

当他们还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时,三个人都住在莫斯科郊外一条小河旁。他们常常乘着一只小木船在河上飘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乘一艘新船航行到祖国遥远的地方。

这3个少年虽然是好朋友,但性格却不相同。

拉宾老成持重,爱摆弄小动物,外号叫“猫老爷”,奇若夫调皮机灵,绰号叫“黄雀”;涅斯特拉托夫爱吹牛,被称作“火鸡”。可是每当他神气活现的时候,两个小伙伴就要把他的头按到水里,让他“清醒清醒”。

30年过去了,3个小伙伴早已成人,并且各有所成。拉宾成了畜牧专家,奇若夫是外科医生。

涅斯特拉托夫地位最高,他不仅成了苏联建筑事业管理局的领导人,还是科学院院士。

可是这3个好朋友并没有忘记30年前的愿望:一起到远方去航行。于是在一个风光明媚的夏日,拉宾约上奇若夫,一齐去找涅斯特拉托夫,去实现儿时的梦想。

他们来到建筑管理局的接待室,看见那里有20多人焦急不安地等待着涅斯特拉托夫的接见。

特别是一个叫卡嘉的年青姑娘,她对接待室的秘书说,她是从很远的卡玛河边吐库尔巴依市来的,他们那里正在建设一座畜牧城,需要用大量砖。当地盛产一种红色硬灰砖,质量很好。而建筑管理局却只批准他们用硅酸盐砖,而这种砖要从400公里外运来。她来找涅斯特拉托夫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来了7天,还没有见上一面……

接待室的秘书显然对这类事已司空见惯。

他一口咬定涅斯特拉托夫不在局里,然后又傲慢地说:“假使随便什么人都能来找涅斯特拉托夫院士的话,那还得了!”

拉宾和奇若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当他们对秘书说明来意后,秘书说“首长”正在几个建筑工地上视察,让他们挨个去找。

拉宾和奇若夫跑了一天,也没找到涅斯特拉托夫。等他们疲惫不堪地在傍晚又来到建筑总局的时候,看见涅斯特拉托夫正从自己的办公室送客出来。原来这一天他一直在办公室,而他的秘书却把他的两个老朋友“遛”了一天。

远航的计划还是实现了。但现在拉宾和奇若夫已经有了新的主意。他们准备先乘火车去卡马河边的乌发市,然后从那里再乘船向远处航行。

在火车站,当大腹便便的涅斯特拉托夫习惯成自然地向软席豪华车厢走去的时候,两个老朋友却把他拉进硬卧车厢,在嘈杂拥挤的车厢里,涅斯特拉托夫坐立不安。他只好躺在铺上不起来,以示抗议,只有当两个朋友去餐车吃饭的时候,他才偷偷吞吃自己带的夹肉面包。

到了乌发市的卡玛河边,涅斯特拉托夫以为这回总可以乘大型游船航行了。谁知拉宾和奇若夫却把他带到一个特制的木筏上。

这只木筏很宽,上面搭着棚子,里面居然还有三张床和炊事用具。原来这是拉宾和奇若夫事先请叶尔马克号轮船的员工制造的。于是,这3个老朋友就开始了梦想已久的远航。

涅斯特拉托夫已经多年没有过过这种“底层的生活”了。一开始他极不习惯,首先是担惊受怕,惟恐木筏出事。其次是在木筏上一切要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服,样样都得来。于是,他狠狠地发过几次脾气。

可他的两个朋友一看他又要神气活现,就决定照“老办法”教训教训他——把他的头按到水里“清醒清醒”。这可把涅斯特拉托夫吓坏了。

卡玛河可不是条小河,掉到水里不是玩的,涅斯特拉托夫只得老老实实,驯服地呆在木筏上了。

但是,渐渐地,涅斯特拉托夫心情好起来了。

他有多久没有接触大自然了呀。这些年来,由于身居高位,他过的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有时一个月竟作了70次报告!他早已筋疲力尽,稍微动一下,就喘不过气来。他患了肺气肿、血栓性静脉炎,心脏也有毛病……别人看他养尊处优,他自己却苦恼不堪。现在,面对着卡玛河两岸的风光,新鲜的空气,静静的流水,不禁使他心旷神怡,一切烦恼的事都置之脑后了。

涅斯特拉托夫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他和两个朋友一起在木筏上放声歌唱,手舞足蹈,惹得岸上的行人还以为他们神经出了毛病。

木筏上的生活并不平静。他们也曾遇到过电闪雷鸣的天气。

深夜里他们曾把游泳者当成溺水人而奋力抢救,结果虚惊一场。他们经常在筏上引亢高歌而被岸上的人当成演员。

一次当木筏泊在岸边时,真有一个农庄俱乐部派人邀请他们参加庆祝丰收的晚会。

自幼调皮的奇若夫竟然作主答应。

在俱乐部舞台上,三个朋友窘态毕露,但他们坦诚的解释反而被当成别出心裁的“小品”。最后他们齐唱的童年时代的歌曲竟然感动了全场观众。结果“演出”大获成功,社员们还热情欢迎他们下次再来。

总之,这是一次难忘的航行。

现在木筏终于来到了土库尔巴依——也就是奇若夫和拉宾事先计划中的目的地。他们的意图是让涅斯特拉托夫见到那个卡嘉,帮她解决建筑畜牧城的用砖问题。

但当他们到了当地建筑管理处时,才知道卡嘉在一次大火中为抢救马匹而受了重伤,现在正躺在医院里。他们赶到医院,看见医生们正在着急。

因为卡嘉要做的手术很复杂,医院的医生不敢承担。奇若夫自告奋勇作了手术,挽救了卡嘉的性命。

拉宾也在这里遇到了监运马匹到土库尔巴依来的畜牧专家娜塔丽娅。她曾在拉宾处实习过,两人彼此都暗暗爱着对方,但没找到机会明言就分手了,现在相逢可谓喜出望外。

经过和卡嘉的交谈,涅斯特拉托夫了解了她的建议是正确的。他决定到当地建筑管理处去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那里,只见处长接待室乱哄哄,女秘书冷冰冰地说,聂霍达处长正在工地视察,要他自己去找。涅斯特拉托夫闯进处长办公室,发现处长正坐在办公桌后边的皮椅上发呆。

这是个矮胖子,留着两撇小胡子,和涅斯特拉托夫竟然有点相像,不过小一号罢了。

聂霍达无论如何不肯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大胖子就是鼎鼎大名的涅斯特拉托夫院士。他曾去过莫斯科3次,请求院士接见,都未获准。但他一点意见没有,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这位大人物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这个小地方来见他!他对涅斯特拉托夫大加申斥,摆足了架子。最后他打电话把公安局的人叫来,要逮捕这个“骗子”。

当然,最后一切真相大白。聂霍达傻了眼。

而涅斯特拉托夫仿佛也狠狠挨了一拳,因为他在聂霍达身上看见了自己。“我就是聂霍达!”

土库尔巴依畜牧城的问题解决了。

卡嘉的伤势基本恢复。娜塔丽娅找到了多年未见的心上人。

三个老朋友的航行也结束了。那天黄昏,他们最后一次在木筏上漂流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涅斯特拉托夫,他越来越兴奋,又开始自我夸耀起来。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如何撤了聂霍达的职,任命了新主任,批准了当地更换建筑材料的建议,还帮助他们制定了长远的规划……奇若夫和拉宾看着这位老朋友又要神气活现,彼此对使了一个眼色,过来就要把涅斯特拉托夫的头按到水里。涅斯特拉托夫大吃一惊,不明白自己有哪点又不对了。

拉宾对他说:“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有什么可夸耀的?难道这也算了不起的成就吗?”

三个朋友短暂的河上航行结束了,可是在生活大潮中的航行还刚刚开始。。【鉴赏】:

本片是50年代前半期苏联拍摄的少数成功的喜剧片之一。

从样式来说,本片可以归入抒情喜剧之类。3个老朋友充满温情的友谊,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再加上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优美动人的音乐,使本片像是一首深情的歌,像是一首抒情诗。

但是,影片又包含着严肃的内容,它自始至终表现出尖锐的社会批判。它的矛头指向官僚主义痼疾,指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妄自尊大等官僚习气。这种批判以幽默、讽刺、揶揄的手法表现出来。不过,它虽然犀利尖刻,出发点却是善意的,因此它才能与整部影片的抒情风格统一起来。观众看着银幕上发生的一切,时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开怀大笑,但是观众和编导一样,对银幕的讽刺对象,并不只是厌恶,反感,而是希望能够改正。让观众抱着善意的期待,这也是影片的主旨之一。

影片主人公涅斯特拉托夫的形象是成功的。

涅斯特拉托夫本质上还是善良、正派的。他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不学无术者。他不仅学识丰富,而且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只是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他越来越脱离群众,结果使自己常常显得很可笑而不自知。涅斯特拉托夫和比自己“小一号”的聂霍达“交锋”的那场戏是影片的高潮,也是最成功的一笔。涅斯特拉托夫在聂霍达身上“看见了”自己。

这一情节设计,体现了编导寄希望于对不良风气进行自我教育的善意态度。

而影片最后一场戏,即涅斯特拉托夫为自己改正了错误而沾沾自喜的表现,表明了编导没有把对社会矛盾的反映简单化的作法。这些,都表明了影片思想的深刻性。

影片另外两个主人公奇若夫和拉宾的形象也很鲜明、风趣。他们和涅斯特拉托夫的性格相互衬托,更增添了影片的喜剧性因素。

不过,大概是为了加强这两个形象的分量,影片编导为每个人设计的“重场戏”——奇若夫挽救了卡嘉的性命,拉宾和旧情人相逢,则显得多余,而且也和整部影片的风格不协调。

影片的喜剧性情节设计和手法也是成功的。

可以说,木筏的设计决定了影片抒情风格的确立。影片的讽刺性情节并不发生在木筏上。

木筏只是把3个主人公和遥远的童年联系起来,和大自然联系起来,和人间的亲情联系起来。木筏上发生的一切给观众带来了欢乐——观众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热爱生活,这是影片给观众的启示。

影片尖锐的讽刺性手法,特别表现在大小两个官僚主义者的对比上。在这一情节设计上,观众体验到了19世纪俄罗斯讽刺作家果戈理的笔法。影片对涅斯特拉托夫的讽刺是善意的,但对他身上的坏习气的揭露和批判却是不容情的。在这里,影片运用了某些夸张手法。如涅斯特拉托夫和聂霍达外形有些相似,说话神态和手势也相近。两个人的秘书对求访者的态度也差不多,等等。

不过这类夸张手法运用得还比较有分寸,适可而止,没有变成闹剧,没有破坏影片的总体风格。

而影片的喜剧性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揭露生活中引人发笑又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现象的时候,能使观众获得一种美感享受。影片在批判一场旧的残余的同时,热情歌颂和赞美生活中正面的事物。

这是影片的美学思想和果戈理的笔法的不同之处。影片把自己所批判的对象当成生活中的消极现象而没有当成生活的本质。

影片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喜剧特点。

影片的成功和演员的表演分不开。

特别是扮演涅斯特拉托夫的梅尔库里耶夫。他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喜剧性格,这种性格是建立在人物的“自我揭露”的基础上的。

但是,梅尔库里耶夫表演的成功在于,他尽管运用了一切手法来揭露自己的主人公身上的反面因素,他仍然鲜明地表现出,涅斯特拉托夫本质上还是善良的,对他是可以抱以期望的。他在“自我揭露”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幽默感,这使他塑造的人物身上的讽刺性因素没有流于表面,而值得回味。梅尔库里耶夫(1904~1978)是一位具有多面才能的演员(他曾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他既善于扮演具有反面色彩的人物(如《政府委员》中破坏生产的农艺师,《马克辛的归来》中的孟什维克大学生),又善于塑造令人可敬的正面人物形象(如《雁南飞》中的医院院长,《真正的人》中的将军)。《忠实的朋友》中的涅斯特拉托夫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角色,搞不好就会流于浮滑,甚至变成小丑。而梅尔库里耶夫的表演却恰到好处,充分说明演员的功力和对人物理解的深度。

扮演奇若夫的契尔柯夫(1901~1982)和扮演拉宾的鲍里索夫(1905~1982)都是苏联着名的电影演员(均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契尔柯夫一向善于扮演机智,幽默的角色,此次扮演奇若夫很对“戏路”。鲍里索夫曾在苏联银幕塑造过一系列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如作家赫尔岑,巴甫洛夫院士,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等),此次扮演老成持重的畜牧专家,可谓驾轻就熟。

两位演员表演的共同特点是轻松自然又诙谐幽默。

三个演员的表演和谐统一,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的调色板。

本片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1903~1973)是苏联第一代着名电影艺术家。他一生创作的近20部影片中,《忠实的朋友》是惟一的一部喜剧片。这显示了导演的多方面的才能。在拍摄中,导演牢牢抓住了影片的基调——包含有讽刺内容的抒情喜剧,把幽默、机智、讽刺、揭露和肯定、歌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部充满愉快和欢乐的作品。导演充分调动了一切手段(影片中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景色以及从头到尾不时出现的优美动人的歌曲已经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丰富自己的影片,展现了喜剧样式的丰富的可能性,对以后苏联抒情电影喜剧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忠实的朋友》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