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介绍】:
1980 彩色片 14本
埃及艾蒙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卡马尔·谢赫 编剧:沙里赫·玛尔西 摄影:莱姆西斯·玛尔祖格 主要演员:迈哈默德·亚辛(饰埃德蒙) 默也赫·卡米尔(饰阿卜莱) 马丽·贾恩(饰玛德琳)
【剧情简介】: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短短6天,埃及就被以色列打败。震惊之余的埃及人民群情激愤,决心再开战局,为国雪耻。
然而,在这关系国家荣辱安危的严峻时刻,也有态度冷漠者。年轻的女大学生阿卜莱就是其中的一个。
她涉世不深,有几分天真,在恋爱上遭到挫折后对生活产生了灰暗情绪;她厌倦战争,战争的失败竟使她丧失了对祖国的信心。更为致命的是,在阿卜莱年轻的躯体里涌动着的是对西方享乐生活的迷醉和欲求。
她要出国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
机场上,阿卜莱兴高采烈,准备登程。
阿卜莱的父母来为她送行。
她的老父——一位正直的教师语重心长地嘱咐她:“不要忘了,我们东方人和他们不一样。”但此时的阿卜莱心已飞向巴黎,老父亲的话已经听不到心里去了。阿卜莱的男朋友、在埃及某导弹军事基地工作的年青的工程师萨布里也匆匆赶到机场为阿卜莱送行。
飞机腾空而起。
巴黎,一家阿拉伯人经常聚会的咖啡馆里,阿卜莱认识了一个交际花式的文学院大学生玛德琳。她哪里知道,玛德琳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混在文学院里的人员,她专门在阿拉伯留学生中物色可以利用的人。
玛德琳很快洞悉了阿卜莱的内心世界,又了解到阿卜莱的男友在导弹军事基地工作,因此,向阿卜莱撒下了罗网。
玛德琳以朋友身份亲亲密密地带阿卜莱逛遍巴黎的花花世界。阿卜莱很快沉湎于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夜总会,沉醉于豪华的时装博览和挥金如土的生活之中。
她对金钱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她那点儿奖学金是远远不够花的了。此时暗中撒向她的罗网开始收紧。
一天,阿卜莱行走在马路上,突然,有人向她行劫,慌乱中,她又差点儿被来往的车辆撞上。
这时,一个叫埃德蒙的男人“救助”了她。埃德蒙正是负责继续向阿卜莱进攻的以色列情报军官。他以记者的身份与阿卜莱交往,赢得了阿卜莱的好感,同时,他又给阿卜莱提供了一条不费力的获取金钱之路——当一名“记者”,反映阿拉拍学生的政治倾向和埃及的有关情况,埃德蒙则付给她高报酬。
浅薄、幼稚、被贪婪驱使的阿卜莱不知中计,满心欢悦地干了这件事,过起了这种有优厚报酬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惨剧发生了。
传来埃及艾布·素丹导弹基地被以色列袭击炸毁的消息,这正是阿卜莱的男友萨布里工作的地方。她猛然醒悟到是由于自己泄露了萨布里来信的内容而导致这场祸事,自己实际上已落入罪恶之网。
她惊恐地想退出这个罪恶勾当。然而,埃德蒙岂能容她洗手?可耻的是,阿卜莱的灵魂已被高物质享受的欲望牢牢攫取,她根本无力自拔。
她终于进一步接受特务训练,自觉当上一名与祖国为敌的女间谍,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不久,阿卜莱奉埃德蒙的命令返回埃及,把她的男友萨布里也拖下水。
她骗萨布里说,她是为一个和平组织工作,这个组织反对战争。后来,萨布里虽然察觉到这是一桩罪恶,但他轻信了阿卜莱和他结婚的许诺,软弱的他为了得到阿卜莱的“爱”,在阿卜莱的威胁下,还是答应了为她提供信息。当他们拥抱在一起时,萨布里又把另一个军事工程告诉了阿卜莱,他也成为祖国的叛徒。由此,埃及军事基地再次遭到破坏。
严重的事态引起埃及情报机关高度重视,负责人哈立特已开始组织侦察。他们注意到工程师萨布里的行动并严密监视,顺着萨布里的线索,摸到了阿卜莱活动的巢穴,一直追踪到巴黎。他们在居住巴黎的麦德赫特配合下,掌握了设在那里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总部——古董商店活动的情况。他们查清了间谍阿卜莱的罪行不仅对埃及,而且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安全都有严重威胁,决定立即将她逮捕归案。
为了诱敌落网,埃及官方找到阿卜莱的父亲,讲明真相,让他以身患血癌为由召女儿回国。深明大义的老教师同意了这个做法,埃及有关方面做了周密安排。
一天,阿卜莱突然接到在突尼斯沙德基中学任教的父亲凯密尔的长途电话,告之因病重住院了。阿卜莱急忙将这个消息告诉埃德蒙,要求去突尼斯探望父亲。狡诈的埃德蒙没有轻信这件事,专门派人去突尼斯了解凯密尔的病情真相,证实他确是患了血癌,才消除疑虑,同意阿卜莱去突尼斯。
匆匆赶赴机场的阿卜莱一进入机舱,就遇到了化妆成商人的哈立特。
当他们到达突尼斯走下飞机时,阿卜莱立刻被转送到另一架飞往埃及的专机上。在阿卜莱飞往突尼斯的航程中,埃德蒙暗中派遣特务一直尾随观察。
特务眼见阿卜莱被捕,明白他们的阴谋已破产了。与此同时,埃及情报局逮捕了另一名叛国者萨布里。
阿卜莱坐在被押返埃及的飞机上。机舱外,晴空万里,机翼下,尼罗河、金字塔缓缓移过,但是,这一切已不属于叛逆者。深知自己已落入犯罪深渊的阿卜莱绝望地哀叹:“我完了!”
1973年5月9日,埃及最高法院分别对这两个叛国犯判了刑。
1973年10月6日下午7时,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鉴赏】: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不可避免身处各种政治生活背景中,都不能不关注政治,而首当其冲的无过于对祖国命运的挂牵萦怀。
特别是在动荡的年代里和直接关系到祖国安危荣辱的重大事件中,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更是每个有爱国心的公民心之所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埃及便经历了这样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在短短6天中便遭到失败,当时,全国震惊,爱国雪耻成为每一个真正的埃及人的心声,也正是在这重大关头,考验着谁是祖国忠诚的儿女。《走向深渊》便是在这个背景中依据真实事件拍摄的一部带有惊险色彩的政治题材影片。
影片塑造的年轻女主人公阿卜莱就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变节分子。
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是一步步陷入变节者泥坑的,由于创作者十分注意刻画她的心路历程,人物形象就显得十分真实。初现银幕时的阿卜莱并非仅仅是个浅薄、幼稚的姑娘,她的思想及性格中有两大致命的弱点,一是经受不住挫折。
在离开祖国前,她曾在婚恋中受骗,这使她对生活产生沮丧情绪,而埃及在战争中的失败,又使她对国家前途感到迷茫;三是她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西方生活方式使她着迷,物欲与官能享受是她追求人生的大义。
她到巴黎后,很快沉溺于花花世界的官能享受之中。她之成为敌人猎取的目标是毫无疑问的。
创作者在具体描写她的堕落过程时,注意到将行为历程和心路历程结合起来。在埃及艾布·素丹导弹基地被以色列袭击炸毁消息传来,阿卜莱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的罪恶造成的。
此时,编导者着力描写了她的恐惧,描写她意欲退出间谍圈的痛苦、矛盾心理。但同时,也着力描写她已经陷入高物质享受的泥淖,已经难以自拔。
她终于接受了敌人的特务训练。如果说,在这次爆炸事件之前,她的堕落尚有不自觉的成分,敌人诱骗的成分,自此以后,她已成了自觉的死心塌地的犯罪分子。后来,她返回埃及将男友萨布里拉下水的行为就成为发展的必然。在影片中,编导者将一个叛国者蜕变的行为历程和心理历程描绘得如此细致,不仅是塑造人物的需要,也是以此为例警告世人:什么是最可怕的深渊,从而将一个恒久的严肃人生主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这也是《走向深渊》成为埃及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的一个基本原因。
从题材和样式选择的角度看,这部影片也是成功的。
政治题材影片并不都带有惊险性,但许多政治事件本身就是惊心动魄的,特别是当它们紧密联系到国家利益安危时,就格外扣人心弦,这部影片从生活真实出发,又将生活真实作了艺术的加工,将政治生活背景与艺术的惊险性融于一体,片中跨国反间谍战的展开,埃及军事基地连连被炸的惨状,既增强了可看性,将事件本身赋予惊心动魄之感,也使观众对影片的内涵有了一种洞察的角度。
这部影片不仅通过阿卜莱的变节,将一个永恒严峻的生活主题摆在观众面前,它的深刻之处更在于将事件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中。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历史孕育的东方的道德传统。阿卜莱去巴黎临行时,她的老父——一位忠诚的教师嘱附阿卜莱不要忘了“我们东方人跟他们不一样”,影片在这里赋予的言外之意颇耐人寻味,它并非简单地否定物质生活,更非否定不同国度共享的人类文明,而是寓意着不同生活观念——西方世界为许多人所崇奉的物质享受至上,与东方传统中勤俭美德的对立。
阿卜莱的悲剧正在于,她虽然参观过巴黎的许多名胜古迹,却始终没有真正了解法国和巴黎,进入她心灵和生活的仅限于繁华和享乐,对雨果、都德等作品中蕴含的强烈爱国情愫、圣洁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人类情感一无所知,她更不理解巴尔扎克、莫里哀们对那个以金钱为中心的病态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她始终停留在对西方社会一知半解的状态中,这正是她失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影片还注意用各种电影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变化,如阿卜莱初到巴黎时,乘车游览穿过街头,镜头横移,一条条繁华的街道闪过,一座座高大的建筑扑面而来,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出现在她眼前,画面前后景的显现,使观众得以洞察阿卜莱的心理状态。后来,阿卜莱在突尼斯被埃及保安人员抓获,押上飞机飞返埃及。
在飞返埃及的航线上,阿卜莱坐在机仓里,雄伟的金字塔的身姿、绮丽的尼罗河的风光,在机翼下缓缓掠过,形成又一个有深度的表现层面。
从影像形态看,这两组镜头的对照并非简单地否定和鄙弃物质生活,同样寓示着东西方两种文明中所包含的不同生活观念的对立,同时,更深一步告诉人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使之成为忠诚不渝的信念;也昭示世人,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不能失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能以牺牲民族的尊严作为换取个人物质享受的代价。。
走向深渊(埃及·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