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介绍】:
1965 彩色片 112分钟
法国罗马-巴黎影片公司/意大利迪诺·德·罗朗蒂斯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编导:让-吕克·戈达尔(根据美国作家莱恩尼尔·怀特的小说《沉沦》改编) 摄影:拉乌尔·古塔尔 主要演员:让-保尔·贝尔蒙多(饰费迪南·格里丰) 安娜·卡里娜(饰马莉亚娜·雷诺阿) 窦克·珊德斯(饰弗莱德) 吉米·卡鲁比(饰侏儒)
本片获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
【剧情简介】:
费迪南·格里丰虽有妻室,但他对家庭早已厌倦。
影片开始时,他来到朋友家参加一个无聊的晚会,以排遣内心莫名的烦恼。他同那家的保姆谈得很投机,两人于是悄悄地离开。
费迪南开车送保姆回家,原来五年前他们曾相好过。保姆名叫马莉亚娜·雷诺阿。
于是两人重续于好。翌晨,费迪南在马莉亚娜的住房中发现一具男子的尸体,死人的后颈插着一把剪刀。
他们惊惶地开车离开巴黎,以逃避一伙匪徒的追杀。
一路上他们遇到种种险情,好不容易才从匪徒的追杀中脱身。他们开车来到一个偏静处,马莉亚娜放火烧车,无意中把匪徒追索的黑钱也烧掉了。马莉亚娜声称要去找她的“哥哥”。费迪南说服她一起到一个偏僻的农庄去过田园生活。简陋的农庄远离尘世的喧嚣。
在那里,费迪南读书和写日记,颇自得其乐;马莉亚娜却越来越烦躁。她一再表示要去里维埃拉找她的“哥哥”。费迪南只好放弃回归自然的生涯,同她一起离开农庄。
他们在途中遇到匪徒的首领侏儒。
马莉亚娜过去抚慰气恼的侏儒。后来,马莉亚娜来电话找费迪南,要他到一个套房来见面。待他来到那个指定的套房,却发现侏儒已被杀死,后颈插着一把剪刀。马莉亚娜不在那里。
他正感到惊惧万分,这时匪徒忽然出现。
他们严刑逼供,要费迪南说出赃款的下落,费迪南被打得昏死过去,待他醒来,匪徒已不知去向。
他只身流落到土伦。自杀未遂,却意外地遇见了马莉亚娜。
她说她以为他已被杀,才只身逃走。她领他去见她的“哥哥”,那汉子其实是马莉亚娜的情人,在做军火走私生意。
这一对假兄妹一再带领费迪南去杀人越货,又合伙哄骗费迪南,最后抛下费迪南,双双挟款逃往一个荒岛。费迪南追踪而至,于是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枪战。马莉亚娜和她的“哥哥”都受了致命伤。临死前,马莉亚娜请求费迪南原谅她的所作所为。费迪南回答说:“太晚了。”
绝望已极的费迪南把蓝色的油彩涂满自己的脸,并用炸药的引线缠扎在头上。
他划亮一根火柴,想点燃引线,不料火柴掉到地上,烧着了地上的杂物。这时他忽然改变自杀的念头,想用脚踩灭已燃近炸药的火焰,但没有成功,只听到一声巨响,被燃着的炸药轰然爆炸。
影片的镜头拉至全景:山崖上滚动着由炸药掀起的浓烟……
。【鉴赏】:本片中没有一个人名叫比埃洛,那么“狂人比埃洛”的片名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比埃洛是法国民间艺术中的小丑,穿着宽大的白衣白裤,满脸涂成白色,经常出现在哑剧中,民间艺人更用这样的形象制成玩偶。
而狂人的称谓在这里并不是指疯子,而是指封建宫廷中供帝王娱乐的丑陋而乖巧的弄臣,也就是形象扭曲的丑角。影片中,费迪南朗读着名艺术史家埃里·富尔撰写的《艺术史——现代艺术第一卷》中有关西班牙画家委拉斯盖兹的章节。富尔写道:委拉斯盖兹的世界是阴暗的,充满了“白痴、侏儒、瘸子之类形体扭曲、衣着华贵的小丑,他们的职能只是出乖卖丑,取悦于死气沉沉、无法无天、陷于阴谋、谎言和勾心斗角而不能自拔的权贵。”费迪南在“形体扭曲……的小丑”之下,划了一道表示含义重要的线。马莉亚娜则坚称这类小丑名叫比埃洛。民间小丑(取悦于人民)和宫廷小丑(取悦于权贵)在这里合二而一。
奇怪的片名赋予这部情节混乱、人物行为怪诞的影片以某种隐晦的意味,引诱乐于寻踪探秘的有心观众去译解构成影片内容的音像“符码”系统。
影片实际由三大段组成。第一段描述影片男主角对现代商业化社会的窒息感,无论是家庭或社交圈子,对他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牢笼,所以当他遇到马莉亚娜,发觉有浪漫冒险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同她一起私奔。第二段表现他追求理想的失败。他本来想同心爱的人一起在远离文明、远离丑恶的自然环境中去享受理想的爱情,可是世间的事件不断通过他的阅读和回忆来干扰他的平静,更何况马莉亚娜尘念未断,一心惦记着她的“哥哥”和“赃款”。他的理想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第三大段,我们的主人公又被推回到充满暴力和欺诈的现实世界,走投无路的他只有自我毁灭。
戈达尔自称:“我要讲述浪漫主义的末代情侣的故事,他们是‘新哀绿绮思’,‘维特’以及‘赫尔曼与窦绿蒂’的最后一代。”也就是说,卢梭和歌德曾刻意描绘的理想爱情,在现代社会已经绝迹,也必然要绝迹,爱情只成了自欺欺人的谎言或一厢情愿的幻梦。
诗人阿拉贡看了这部影片后,写道:“当代世界的混乱无序是影片的素材,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阴暗面,没有这些阴暗面就没有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想方设法对这些阴暗面视而不见。他(戈达尔)以这些素材,以意外事故和谋杀,创造出美的作品。”这个评述,显然符合戈达尔的思想,因为戈达尔惯于把拍电影视为一次实验。他曾说过:“你可以认为《狂人比埃洛》不是一部地道的影片,但它毕竟是一次用电影做的实验。”在法语中“实验”这个词的另一个含义是“时论”。因此,我们还可以把他的这句话译成“但它毕竟是一篇电影时论。”这样理解是有根据的,因为他自称是个“时论家”;他说:“我用小说的形式写时论,用时论的形式构思小说,只是我不用笔写,而是拍电影。”由于他认为传统的叙事方法不适合他的目的,更由于他把电影看作一种非常开放的形式,他可以在电影中把不同的艺术样式掺杂使用,可以随意变调,可以把诗意同滑稽插曲相混合,因此他拍摄了《狂人比埃洛》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实验性的、充满新意的影片。表面上它像一部惊险片,实际上戈达尔借用惊险样式来探索电影语言,这是一篇日记体的自传,是一次对爱情的考察,是一番对分崩离析的当代社会的剖析。
在片头字幕中戈达尔表明本片根据美国作家莱恩尼尔·怀特的小说《沉沦》改编。小说叙述美国一个中产阶级人士抛弃妻室同一个害人的女子私奔。那女子和他的情人使他卷入拉斯维加斯的抢劫案。他最终杀死了他们才结束自己的沉沦。
显然,戈达尔只借用了这部小说的故事框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想真的讲个故事,我只想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编织地毯的架子,当作一个背景,我要在这幅地毯、这面背景上织出我自己的思想。”
那么他的思想是如何织成的呢?首先,他在借用惊险片手法的同时,竭力避免使观众在情绪上受影片情节的摆布,相反,他要像布莱希特那样,制造“间离”效果,让观众成为积极的情节发展的参与者,让他们对影片的构思作出批判性的思考。旁白就像希腊悲剧中的合唱队那样,以解释情节发展的方式来中断悬念的形成。有时剧中人还直接向观众讲话,使观众醒悟到自己正在看电影。叙事过程还不时被歌声和费迪南朗读日记片断等画外音所打断。
其次,戈达尔在影片中引入许多艺术先例或插入一些时事的摘录以发展丰富的影片内涵。例如,他插入一些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有关的新闻标题,以画外音来朗读《艺术史》中的章节、小说片断、诗句等等,从而涉及到委拉斯盖兹、雷诺阿、毕加索等画家,塞利纳、贝纳丹·德·圣比埃尔等小说家以及兰波、洛尔卡等诗人。在影片画面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他对美国导演山姆·富勒和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有意模仿。
影片开始时的那场晚会是影片中最有效果的段落之一。为了突出资产阶级社会人性异化的严重程度,戈达尔让晚会的客人机械地重复汽车广告、除臭剂广告和美发摩丝广告中的商业用语,作为他们交谈的内容,这时银幕上交替出现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的灯光。戈达尔调动一切他认为合适的手段来描述他所认识的当代社会,至于这种描述是否符合传统的叙事方法,他并不在乎,或者说,他存心要破坏传统的叙事模式。
影片将近结束时候,费迪南说:“我只是出现在地中海上面的一个大问号。”正是这种模糊感、无望感,这种分崩离析感、异化感,给影片增添了力度。戈达尔通过费迪南这一人物,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于现代麻痹人们心灵的消费文化的极度反感以及他对于暴力和生活机械化的极度憎恶;他祈望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又对理想的实现充满绝望。《狂人比埃洛》是发自心灵的一声呐喊,是一部表达了真正的痛苦和焦虑的非常个人化的影片,它必然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片的男女主角的精湛演技给剧中人增添形象的魅力。
戈达尔说:“安娜·卡里娜再现了活跃的生活,贝尔蒙多则代表对生活的思考。”他们珠联璧合的表演,以生动的形象完成了戈达尔这篇杰出的“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