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马(典故)

《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指,手指。马,古时投壶或赌博时所设立的计数的筹码。喻,比,比较。

庄周认为,人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是,以别人的观点为非,这(按:实为主观主义的劣根性)几乎是人之常情。天地万物既然各是其是,又相非其非,故从相对的观点看,则天地之间,同是又同非,则无所谓是与非了(按:庄子这种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因此是错误的)。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他指出:以我指比彼指,则彼指对于我指为非指。这就是所谓“以指喻指之非指”的意思。若反之以彼指比我指,则我指对于彼指复为非指,这就是所谓“以非指喻指之非指”的意思。

庄周反复相比,无非是为了说明彼我之间既然同于自是,则天下无非;既然互以为非,则天下无是。以手指为比,是近取之于身体的例子;如果远托身外之物,则胜负莫过于筹码了,故以筹码作为例证,说明道理,也就全同于手指了。

庄周举例论述之后,进一步指出:这“一指”、“一马”的具体事例中,包含了天地万物中普遍存在的道理:万物同在,一切是非都处于相对之中,故无是无非,无为而可治也。

后因以“一指马”指宇宙万物之理。

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三《次韵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马,以解废耳目。”亦省作“一指”。《全唐诗》一二二卢象《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之一:“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又七四五陈陶《和西江李助副使早登开元寺阁》:“翛然观六合,一指齐宇宙。”

为您推荐

一字褒(典故)

晋·范宁《谷梁传集解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文选》卷四五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 后以“一字褒”..

一字交(典故)

宋·阮阅编《诗话总龟》卷十一“雅什门”录引《青琐后集》:“王正白唐末大播诗名,尝作《御沟诗》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青。 此波含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示贯休(唐时僧人,..

一柱承天(一柱擎天)(典故)

《楚辞》屈原《天问》:“八柱何当”。 汉·王逸注:“谓天有八柱。” 《资治通鉴·唐纪》:“一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深。” 屈原在《天问》说天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故后因以用一根柱子支撑来比喻个人能..

一字五万(典故)

一字三缣(裴度千缣)(典故)

《新唐书·皇甫湜传》:“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为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辨急使酒,数忤同省,求分司东都。留守裴度辟为判官。度修福先寺,将立碑,求文于白居易。湜怒曰:‘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度谢之。湜即请..

伊川披发(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初,平王之东迁也(注:周平王东迁雒邑,在公元前七七〇年,是为东周),辛有适伊川(注:辛有,周朝大夫。伊川,地在今河南嵩县及伊川县境),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辛有到伊..

一字师(典故)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僧齐己,长沙人。 长沙有大沩(即大沩山,在乡宁县西,以沩水发源于此,故名。以别于醴陵县的小沩山)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农仅(几乎,将近)千余家。 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七岁与诸童子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