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戾祸宋(典故)

《左传·襄公二六年》:“寺人惠墙伊戾,为大子内师而无宠。秋,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请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至则欿用牲加书征之,而骋告公曰:‘大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公使视之,则信有焉。

…公囚大子……乃缢而死。



太监惠墙伊戾设计诱使宋平公相信太子要造反,逼死太子。因此说伊戾使灾祸降临宋国。

后遂用为阉臣祸国之典。

《文选》卷五十范蔚宗《官者传论》:“景监缪贤,着庸于秦赵,及其弊也,竖刁乱齐,伊戾祸宋。”

为您推荐

伊周(典故)

《汉书·周勃传》:“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颜师古注:“处伊尹、周公之任。” 汉朝周勃在外戚吕氏要夺刘家天下时,一举诛灭诸吕氏,立孝文帝,为辅佐刘氏天下立下大功,故将他比拟为..

衣帛必书(典故)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宋·裴松之注引《文章叙录》曰:‘韦诞……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 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寸纸不见遗,至今世人尤宝之。’ 据说汉人张芝(伯英)苦练书法,家中衣帛,必先用来写字(书写时..

伊于胡厎(典故)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首助词,无义。)于胡底(厎:音zhǐ后亦写作“底”)。”郑玄笺:“于往底,至也。我视今君臣之谋道往行之,将何所至乎·言必至于乱。” 伊于胡底意思是到什么地步为止。 (对不好的现象表示..

衣不重裘,食不兼味(典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典故)

《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别下”《书》:“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 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以亲。 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悲不..

衣裁綀布(綀布衣)(典故)

《晋书·王导传》:“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遂踊贵。” 綀,音shū,用粗丝织成的布。 晋·王导用库中积压之綀制衣,众士效仿,綀遂踊贵,后用为上行下效的典故..

衣锦归(锦服还家)(典故)

《梁书·柳庆远传》:“(中兴)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南朝梁·柳庆远,祖籍河东,雍州是其第二故乡。柳为使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