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为马,以己为牛(典故)

《庄子·应帝王》:“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蒲衣子,尧时的贤人,王倪之师。而,汝,指向他发问的齧缺)·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舜;泰氏,伏羲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于于,自得的样子);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这段话是庄周借蒲衣子之口,表达对三王之世和五帝之世帝王之道优劣品评之言。

具体解释如下:一个叫齧缺的人,去问王倪什么是帝王之道,王以“不知”作答。留缺得此以为妙旨,于是高兴地去告诉蒲衣子,并倾听师道的高见。蒲衣子认为:三皇之世,风俗淳和,统治者不需动智,则可达到无为而治;五帝之世,民风浇竟,统治者需要运智方可达到治的目的。不言自化,无为而治高于德政教化,故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按照常理,人以其所好为“是”,以其所恶为“非”。因此,“是人”指以人为是,“非人”指以人为非。

故有是非的境界,是属于“有为而治”,而不是属于无得无失,无是无非,无可无不可,那样一种无为而治,自然之治的理想世界。因此,舜治天下,虽内怀仁义之心,以自己奉行的道德,去争取教育众庶;但这种作法,既以一定的是非道德作标准,这当然属于“有为而治”。

伏羲氏时情况则不同,此时民性率真,统治者不需以自己的是非道德标准去约束众庶,就可垂拱而治,这就超出了动心智以治民,达到了不入是非的理想境界。在这种理想境界中,人们的智能能够任率自得,情感因此无需矫饰。这种不受任何一定道德标准约束的抽象道德,是最纯真的。

显然,庄周所主张的是一种鼓吹无为而治,恢复原始社会状态的乌托邦消极思想。

所谓“以己为马”云云,便是这种乌托邦理想中,忘情于物与我的自在精神状态。后因用为咏忘物与我,一切都无区别的精神思想状态之典。

宋·辛弃疾《卜算子·用庄语》词:“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之与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为您推荐

倚麻(典故)

《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用蓬草生长在很密的麻丛中,也会改变原来弯曲的形态而变得很直;从而说明受教育者在较好的外界条件下,即使本身资质较差,也会得到好的发展。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

倚市门(倚门卖笑)(典故)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旧时称妓女生涯为倚市门,卖笑,倚门卖笑。末业,汉以后多指商业。资,依靠。用,因。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九《宿龙华山中寂然..

倚天长剑(倚剑、长剑倚昆仑)(典故)

《古文苑》卷二战国楚·宋玉《大言赋》:“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楚人宋玉在《大言赋》中用夸张手法描写剑之长者上可倚天。后遂用为咏剑、将士、侠客之典。 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

弋不射宿(典故)

弋者何篡(弋者慕)(典故)

汉·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晋·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 鸿,大雁。弋,古代以绳系在箭上射猎。 篡,夺取,取得。大雁高飞,射猎者不能射中而取得,后用以比喻远走高..

义夫(典故)

《后汉书·杜乔传》:“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泣星行到洛阳,乃故着赤帻,托为..

倚瑟高歌(典故)

《史记·张释之列传》:张释之“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