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典故)

《左传·僖公十年》:“晋侯(晋惠公)杀里克(晋献公时的大夫)以说(指杀前指责里克的罪咎)。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无)子,则不及此(此,指得到君主之位)。虽然,子杀二君与一大夫(指僖公九年冬十月杀掉骊姬之子奚齐,十一月又杀掉公子卓,后又杀死立公子卓的大臣荀息),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里克杀死二太子及一大夫,使晋惠公成为晋国的君主,对于惠公来说,这本是“功劳”。但惠公知道重耳逃亡在外,深怕将来里克为内应夺取他的权力,故要赐里克死。赐死之时,反把弑二君与一大夫作为残忍不道的罪状而加以指责。

里克的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的。“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的话,说出了千百年来一个颠仆不破的道理,那就是要想治人以罪,借口总是能够找到的。

后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明为了陷害人,总是能够罗织出种种罪名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究竟也要拿着人家的罪案,才有话好说啊。”

为您推荐

狱吏尊(典故)

《史记·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文帝既见绛侯狱词,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典故)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做坏事)后因以“欲人勿知莫若勿为”用为干坏事就必然要暴露的典故。 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上》:“谚曰..

喻蜀(蜀使)(典故)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蒙治理经略西南..

欲母早死(典故)

欲速则不达(欲速不达)(典故)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想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后因以“欲速不达”用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一味求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典故。 元脱脱《宋史·魏仁浦传》:“开室二年春宴..

御李(典故)

《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

御魑魅(投魑)(典故)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四凶,古代不服从舜控制的四个部族首领,即浑敦、穷奇、梼杌和饕餮。魑魅,原指山神鬼怪,此指边远地方为民害的人或事物。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