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苏秦弟)为燕谓惠王(赵惠文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鲍彪注本作箝,夹持)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同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这里,苏代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为比喻,说服赵惠文王,停息了征伐燕国一场战事。
后以此常比喻双方斗争相持不下,结果是互相损害,使第三者因而得利。俗常简称为“坐收渔利”。
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四出《截矶》〔五更转〕:“苏:俺只说鹬蚌持,渔人候,旁观将利收。”
为您推荐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广记》三百五十四引《琐言》云:进士李茵,襄州人,尝游苑中,见红叶自御沟流出。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僖宗幸蜀,茵奔窜南山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
《后汉书·马援传》:“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概多大志……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唐·李贤注:鸢,鸱也。跕跕,..
《江湖纪事》:“宋时,潮州一富人行江上,见二人美貌,曰:‘一兄一妹,双生也。’因携以归。兄能捕鱼,妹专刺鸳鸯。富人欲犯之,不从,题诗于壁曰:‘终日刺鸳鸯,懒把娥眉扫。且归水云乡,百年可偕老。
’化双鸳鸯飞去。”(转引自《聊斋..
宋·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本禅师法嗣》:“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一宿觉。’上堂,众集定,喝一喝曰:‘冤有头,债有主。’”
报冤找作恶者,讨债找欠债人。
指报仇讨债都有一定的对象,不会累及他人。后因以“冤有头债有..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宋康王夺舍人韩凭妻,凭自杀,妻遂投台。
王怒,“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
《庄子·秋水》:“惠子(即惠施,宋国人,战国时着名思想家,他是庄子的朋友)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此指国都,都城)中三日三夜。
”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