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鸟南枝(南枝鸟)(典故)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越鸟为南方之鸟,故在向南的树枝上筑巢。

古诗以此表达依恋故乡之意。后用为咏南人思故乡之典。

唐·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诗:“思绕梁山曲,情遥越鸟枝。”

清·王士禛《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为您推荐

越裳雉(典故)

《后汉书·南蛮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周朝时,南方有越裳国,曾向周贡献白雉。 后遂用为异族归服进贡之典。 ..

越石负刍(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

越凫楚乙(典故)

《南史·顾欣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凫,野鸭;乙,通鳦,燕子。 鸿雁高飞,远难辨识,不同的人各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得出或凫或乙的不同结论。 后用以比喻人的思想被主观..

越石笳(典故)

香草美人(典故)

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原意是屈原的《离骚》据《诗经》采取比兴手法,用不同事物作比喻。以香草比喻忠臣,以美人..

香火因缘(香火缘)(典故)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在江夏,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梁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今既见疑,是业定不可改也。’于是..

香居之谏(典故)

汉·刘向《新序·刺奢》:“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战国齐大夫,又作香车,居车同音,又通假)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