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裳雉(典故)

《后汉书·南蛮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周朝时,南方有越裳国,曾向周贡献白雉。

后遂用为异族归服进贡之典。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诗:“重来越裳雉,再反西旅獒。”

为您推荐

越凫楚乙(典故)

《南史·顾欣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凫,野鸭;乙,通鳦,燕子。 鸿雁高飞,远难辨识,不同的人各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得出或凫或乙的不同结论。 后用以比喻人的思想被主观..

越石笳(典故)

《晋书·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中山,本是战国时小国名,被魏所灭,汉又置中山国,地在今河北省定县,魏昌县故城在今无极县东北)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琨)在晋阳(注: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

香草美人(典故)

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原意是屈原的《离骚》据《诗经》采取比兴手法,用不同事物作比喻。以香草比喻忠臣,以美人..

香火因缘(香火缘)(典故)

香居之谏(典故)

汉·刘向《新序·刺奢》:“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战国齐大夫,又作香车,居车同音,又通假)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湘东一目(典故)

《南史·梁本纪·元帝纪》:“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封湘东王。……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自下意疗之,遂盲一目。 ” 梁元帝萧..

湘妃立蛟脊(典故)

楚·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屈原诗意是说,麋本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这都是君昏国乱而造成的善恶颠倒、处所失当。 后因用为咏是非善恶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