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负刍(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此事又见《史记·管晏列传》。

晏婴解骖赎越石父后,颇有施德于人之感,故对其缺礼。经越石父指出这一错误后,晏婴悟后当即改正。

后遂用为贤士进言之典。

《文选》卷五十一王子渊《四子讲德论》:“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

为您推荐

越石笳(典故)

《晋书·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中山,本是战国时小国名,被魏所灭,汉又置中山国,地在今河北省定县,魏昌县故城在今无极县东北)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琨)在晋阳(注: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

香草美人(典故)

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原意是屈原的《离骚》据《诗经》采取比兴手法,用不同事物作比喻。以香草比喻忠臣,以美人..

香火因缘(香火缘)(典故)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在江夏,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梁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今既见疑,是业定不可改也。’于是..

香居之谏(典故)

湘东一目(典故)

《南史·梁本纪·元帝纪》:“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封湘东王。……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自下意疗之,遂盲一目。 ” 梁元帝萧..

湘妃立蛟脊(典故)

楚·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屈原诗意是说,麋本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这都是君昏国乱而造成的善恶颠倒、处所失当。 后因用为咏是非善恶颠倒..

相忍为国(典故)

《左传·昭公元年》:“曾夭御季孙以劳之,旦及日中,不出。曾夭谓曾阜旦:“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忍:容忍、让步。后因以“相忍为国”作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克制、忍让的典故。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