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
春秋时,秦伯在殽之战中被晋击败,三年后,复攻打晋国,于茅津渡过黄河,在殽地为掩埋死亡将士遗骨,树立标志,祭奠致哀而还。后用为咏暴尸沙场之典。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诗:“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北史·冯叔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
《礼记·表记》:“君子之接(注:或作交)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醴,甜酒。这段话是朋友交往的经验之谈,意思是说:有才德修养好的朋友之间的交往,表面上看好像水一样淡泊无味,此种交往,重视道义,不因势利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文举至门,……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了了:聪..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是说轻打就忍受,重打则逃走。认为这就是子女在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态度,以示孝顺。 后因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作为子女对父母惩罚时应持态度之典故。 《隋唐演义》第九..
元·陆友《砚北杂志》:“小红,顺阳公(即范成大)青衣(家妓)也,有色艺。顺阳公之请老,姜尧章诣之。一日,授简征新声,尧章制《暗香》、《疏影》二曲,公使二妓肄习之,音节清婉。 姜尧章归吴兴,公寻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