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郑五(典故)

《旧唐书·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唐昭宗叫他当宰相,“既视事,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事可知矣。’固让,不听。



“歇后”即隐语,写作时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而本意实在于后面部分。如讥人之无耻,则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而不明说“无耻”。唐人郑綮排行第五,作诗时语多俳谐,当时被人称为“歇后郑五”。以他自嘲之意,“歇后郑五”又成了用非其人的同意语。

为您推荐

挟山超海(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孟子说:“譬如挟持着太山去超越北海,如果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力量不够,真的做不到。”太山,即泰山。 后用以比喻极端困难或..

晓风残月(典故)

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在《雨霖铃》词中描述送别时,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后人在诗文中常以此吟咏别离之情..

挟辀走(典故)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乃大逵,弗及,子都怒。” 辀,音zhōu,车辕。春秋时,郑国公孙阏与颍考权争夺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跑开去。后遂用为力..

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典故)

写芭蕉(典故)

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引陆羽《怀素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乃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酒。 ”后遂以此典故喻大量书写。元·张可久[中吕、普天乐]《别怀..

挟纩(典故)

《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子(楚庄公)伐萧(春秋时宋国附庸有萧国)。……申公巫臣(巫臣为申县之尹,故称申公)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通抚)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挟,披。纩,音kuàng丝绵)。” 公元前五九七年冬,..

谢安棋(典故)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谢公(指谢安)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