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凉珠(招凉珠)(典故)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四:“至燕昭王时,有国献(黑蚌之珠)于昭王,王取瑶漳之水,洗其沙泥,乃嗟叹曰:‘自悬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岁一生珠也,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

据传说,燕昭王时外国献黑蚌之珠。炎夏之时,将此珠置于怀中,体自清凉,因此叫做“销暑招凉之珠”。

后因用为避暑宝珠之典。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燕昭王之凉珠,炎蒸无暑;扶馀国之火玉,冽冱(注:寒冷凝冻)无寒。”

为您推荐

燕支落汉(典故)

《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骑)万八千余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

燕支却虏(典故)

《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七年,高帝刘邦)“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得以开。” 燕支,同胭脂,指美女。却虏,使敌人退却。据裴骃集解引桓谭《新论》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王单于围困在平城时,..

延盖叟(典故)

《史记·曹相国世家》:“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俱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延,聘请;叟,对老者的称呼。 西汉初,曹参作齐王的相国时,听说胶西有个姓盖的..

延陵葬子(号三匝)(典故)

严陵钓(典故)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今浙江省余姚县)。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此指形貌)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

言必信,行必果(典故)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白:“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典故)

《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原指封建时代臣下对君主用委婉的语言或暗示的方式进行讽谏,进谏的人不会因说话而获罪,听话人却会从中得到警戒。后因以“言者无罪闻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