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灶(典故)

《战国策·赵策三》:“卫灵公近雍疸(一作痈疽)、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卫人)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

’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

’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

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日,并烛(照亮)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炙烤),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此事又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战国时,卫灵公宠信倭臣雍疸、弥子瑕,使忠谏之路遭到了堵塞。

卫人复涂侦,以梦见灶君为假说,以“炀灶”为比喻,陈说小人当道,使君主遭受蒙蔽,以至堵塞言路的危害,终于说服了卫灵公,废弃了雍疸、弥子瑕等一班奸宄之臣。

旧因以“炀灶”比喻佞臣当道,蒙蔽国君。

明·范世彦《磨忠记》十四“群忠会奏”:“俺做官的非图荣耀,君侧欲与除炀灶。



若用“炀灶谏君”,则是指规劝亲贤臣,远小人。

为您推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典故)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后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用为形容品行..

养生遭杀(典故)

《晋书·嵇康传》:“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异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着《养生论》。”“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行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 晋名士稽康深明养生之道,着有《养生论》,可..

佯狂(箕子佯狂)(典故)

《史记·宋微子世家》:“纣为淫轶,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 “佯(古文中也写作详)狂”为装疯之意。商纣王荒淫无道,不听箕..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典故)

夭桃秾李(典故)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诗经·召南·何彼裱矣》:“何彼裱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后世诗文中常作“秾”,繁盛之意。 《桃夭》诗中以盛开的桃花,比喻年轻美貌的女..

妖狐(典故)

唐·沈既济《任氏传》传奇,写了一个美丽的狐女,自称任二十,同人间一个叫郑六的男子相爱笃浓,结为夫妻。 起初,郑六不知她是狐女,及至得知真情,依然相爱如初。任二十对郑六也很忠诚,既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又不惧危难随夫赴任..

妖梦(典故)

《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梦有人语之曰:‘八厶子系,十二为期。’觉,谓其妻曰:‘虽贵而祚短,若何·’妻对曰:‘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 后汉公孙述梦有人告他有十二年的偏霸之祚。于是他就自立为帝。 后以“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