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典故)

唐·赵元一《奉天录》四:“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唐朝张光晟从朱泚反叛,泚兵败穷困,光晟杀泚投降,而终不免一死,故有此语。原意为第一不要反叛,第二既已反叛就索性干到底。后因以“一不做二不休”用为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底的典故。

表示下了最大决心。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盖,直杀尽江州军,方才回梁山泊去。”

为您推荐

夜失身(典故)

《史记·司马相如传》:“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必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今文君已失身于司..

一成一旅(典故)

《左传·哀公元年》:“(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成,方十里为一成;旅,五百人。 夏朝时候,浇灭夏后相。 夏后相子少康,..

夜气存(夜气不存)(典故)

《孟子》卷六《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

一代宗臣(一代鼎臣)(典故)

一床锦被遮盖(典故)

元·周密《齐东野语·淮西之变》:“且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副之。……及德视事校场,诸将执挝,用军礼谒拜,琼登而言曰:‘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 “一床锦被遮盖”比喻向人请求通融、掩盖。 《水浒》..

一石亦醉(典故)

《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淳于)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斗,指羹斗,古代酒器。石,十斗为一石。 战国时,齐人淳于髡滑稽多辨,又性喜饮酒。他曾对齐威王说,饮..

一尺面(典故)

《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拱,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 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 后晋·桑维翰,河南人,据史载翰为人身材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