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亦醉(典故)

《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淳于)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斗,指羹斗,古代酒器。石,十斗为一石。

战国时,齐人淳于髡滑稽多辨,又性喜饮酒。他曾对齐威王说,饮酒一斗或一石都能醉倒。

后因用作咏嗜酒之典。

宋·陆游《对酒》诗:“朝饮绩五斗,暮饮髡一石。”

为您推荐

一点灵犀(典故)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灵犀,旧说犀牛为灵兽,角中有白纹,犀牛角中心的髓质象一条白线上下相通,称为通天犀,被古人视为灵异之物,有种种奇特性能,故称‘灵犀’)一点通。” 原来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心心..

一尺高髻(典故)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廖)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东汉时,长安有谚语,嘲讽长安妇女喜欢高绾发髻,影响外地人纷纷仿效。其意在讽谕统治者应..

一动不如一静(典故)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宋)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僧静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相传宋孝宗到杭州天竺和灵隐寺游玩,看见飞来峰,就和相随的和尚静辉打趣说:既是飞来..

一发双连(典故)

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典故)

《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 曾经被蛇咬过,则害怕见到草绳。后因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用为在某件事情上吃了亏或是苦头,..

一饭千金(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汉韩信穷困未达时,曾于淮阴城下钓鱼,一漂母见他饥饿,便拿出饭食给他吃。 韩信曾表示,他年得志,必有以重报。 及为楚王,赐漂母千..

一饭师(一食)(典故)

《维摩诘所说经》:“一景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三谛,即成洁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圣贤,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切。” 中国古代佛教徒一日只吃一餐,故意以此修行自苦。后常用“一食”称赞僧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