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典故)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鲁庄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充沛),故克之。’”

打仗取胜,是靠士兵的勇气。

往往第一次击鼓时,兵士们的勇气都是被鼓得满满的。到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大为低落。

待到第三次击鼓时,兵士们已经精疲力竭了,齐军三次击鼓后,士气十分衰落,而这时鲁军士兵的勇气却极旺盛,所以一鼓作气,就把齐军打败了。后因以“一鼓作气”用为趁劲头大的时候把事情一下子做完的典故。

闻一多《时代的鼓手》:“当这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完成大业。”

为您推荐

一赋狗监(典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侍上(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见《汉书·司马相..

一国三公(典故)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 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将柴薪填进去..

一国如狂(典故)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注:蜡,又称大蜡,即周礼所载年终合祭诸神,祈祷来年丰收的活动。秦汉改为腊)。孔子曰:‘赐(端木赐,即子贡,他是孔子的学生)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子贡去观腊祭,..

王郎佳句(典故)

王郎健笔(典故)

《新唐书·王勃传》:“勃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注:时阎伯屿为洪州牧,故称)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抗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惊惶、急视貌)曰:‘天才也。’”..

王丹挞子(典故)

《后汉书·王丹传》:“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 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王良来往(典故)

《后汉书·王良传》:“后汉兰陵人,字仲子。王莽累辟不应,建武中累拜大司徒司直,司徒史鲍恢尝过其家,良妻布裙曳柴从田间归,询之为夫人,下拜叹息而还。良后次病归,一岁复征,至荥阳。其友人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