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蠋系树(典故)

《史记·田单列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蠋之故。已而使人谓蠋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子为将,封子万家。’蠋固谢(坚决拒绝)。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

’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经,系)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音dòu,颈)而死。

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北面,称臣,臣服),况在位食禄者乎·’乃相聚如(往,到)莒,求诸子,立为襄王。

”蠋,音zhù。

公元前二八四年,燕昭王派上将军乐毅率军伐齐,燕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城,直逼齐都临淄。齐湣王率臣逃窜,临淄遂被攻破。

燕军攻占安平后,乐毅分兵略地,到达画邑,听说邑中人王蠋久负贤德盛名,于是下令环城三十里,不许入犯。然后派人以威逼的手段,企图招降王蠋。

王不为恫吓与利诱所屈,慷慨陈词,然后把脖颈系在树上,举身一奋,绝颈而死。

旧常以“王蠋系树”的典故,比喻以死殉国的忠烈行为。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后)“桓温平蜀,表荐周孙秀,曰:‘臣思宣大化,访诸故老,搜扬潜逸,庶武罗(后羿的大臣)于羿、浞之墟,想王蠋于亡齐之境。’”《晋书·陈敏传》:“王蠋匹夫,志不可屈;于期慕义,陨首燕庭。

为您推荐

王子思归(典故)

《史记·春申君列传》:“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范睢)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 ’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典故)

《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事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宫,还有活命的吗。” 本指王孙公子犯了法,应和一般庶民百姓同样处以罪罚。意谓在王法面前,不论王子还是平民是平等的。 张南庄《何..

王佐才(典故)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三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王佐才,也称“王佐材”,意思是辅佐王者的人才..

王尊勇(典故)

网开三面(祝网)(典故)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 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此事又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

枉画图形(典故)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 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

王余(典故)

晋·郭璞《比目鱼赞》:“比目之鳞,别号王余,虽有二片,其实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 《文选》卷五晋·左太冲(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余。” 据晋·刘渊林注说:“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半也。俗云:越王鲙鱼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