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丧斯文(典故)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

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元·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

为您推荐

天之将丧斯文(译义及出处)

老天爷将要毁灭文化。 |常指文化事业遭到某种意外的摧残。语出《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唐·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

未丧斯文(典故)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

未识之无(典故)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卷二八):“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原..

未学孙吴(典故)

为我楚舞,我为楚歌(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名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 汉王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

位屈道伸(典故)

汉·孔鲋《孔丛子》卷上“抗志”:“曾申(注:曾参之子)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 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子思是孔..

味外味(典故)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二《与李生论诗书》:“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又云:“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 唐·司空图在谈到关于诗的体会时,用“味”来表达诗所蕴含的情趣意境给人的感受,即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