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喻复(典故)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三国魏·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史记·周本纪》:“(文王)其囚美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周文王被纣囚于羑里,曾增益《易》八卦为六十四卦。在他所演《易·复卦》中,有“七日来复”的话,指阳气来复,共须七日,恰在正月初七。后因以“文王喻复”为正月初七的借称。

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为您推荐

文武备(典故)

《汉书·尹翁归传》:“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少孤,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

文武之道(典故)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下;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文王、武王,是后世崇尚的古代贤明君主。“文武之道”本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方略。后指治理国家应宽严..

文武吉甫(典故)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唐·孔颖达疏:“王师所以得胜者,以有文德武功之臣尹吉甫,其才略可以为万国之法。” 文武吉甫,指有文德武功的尹吉甫,他是周宣王的大臣。他曾在周宣王五年(..

文鸯勇力(典故)

文章扫地(典故)

《文选》卷三十六南朝梁·任彦升(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其一:“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唐·李善注:“言衣冠制度、礼乐、轨仪,皆见废弃,故无余也。班固《汉书·赞》曰:‘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文以载道(典故)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 ” 载:装载,引申为阐发。道:道理,原指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现泛指思想。“文以载..

文章憎命(典故)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憎:厌恶、恨。意谓文章写得好,而作者的命运往往不好。因为文人多敏于世事,有感发而为文,便难免触怒权贵,获逆鳞之罪。 清·李宝嘉《官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