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牛(典故)

《汉书·丙吉传》:“尝出,逢清道(天子将出,或有斋祠,遂令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属官,这里当指随从的官员)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指前不问死伤大事,后却问牛喘细事),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方春少阳(《易》四象之一,阳数至九而极,九为老阳,七为少阳,这里当指春天时令)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因)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

’掾吏乃服,以吉知大体。”

汉宣帝时丙吉为宰相,一次到乡间视察,半路上碰到一起群斗死伤的案件。

他认为这是司法部门和地方上的事,应该由职司部门去管,故不加过问。后来他遇到牛因暑热喘气,却去关注询问,怕役使不当,对牛有所伤害,影响了春耕生产大事。“问牛”的典故后常以喻指官吏关怀民间疾苦。

唐·郑谷《送吏部曹郎中邺免官南归》诗:“道畅应为蝶,时来必问牛。”清·林昌彝《亭槛词三章·伊谁请剑斩而头》诗:“创深父老江头喘,官不问民但问牛。”

为您推荐

问膳(典故)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周文王非常孝敬自己的父亲,每当父亲吃完饭以后,总要询问这餐饭吃的东..

问轭(典故)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有得车轭(音è,马具,北方农村俗称‘夹板儿’)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何种即何物)·’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

问鸿蒙(典故)

《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

翁主悲(典故)

问鸮(问鹏灾)(典故)

《史记·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贾生……乃为赋以自广。”其词有:“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数之度兮,语予其期。 ’”参见“鵩鸟赋”条。 汉·贾谊遭贬..

问罪之师(典故)

《旧唐书·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问罪:古代两国交战,先要宣布对方罪状,以为出师征伐的理由。后引申为严厉责问。师:军队。“问罪之师”,指讨伐犯罪者的队伍。..

翁伯入关(典故)

《汉书·游侠传·郭解传》:“解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声争交驩。”《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郭解,轵人也,字翁伯。……” 汉时郭解喜为侠,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好交友,声名大振。入关时,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