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架屋(典故)

《世说新语·文学》:“庾仲初(东晋庾阐字)作《扬州赋》成,……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东晋庾阐作《扬都赋》成,呈给他的亲族当时的执政大臣庾亮。庾亮看后说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都赋》媲美。

经这一推崇,京都人人竞写,纸价上涨。谢安认为,文学贵在创新,《扬都赋》不过是模仿之作,故讥之为“屋下架屋”。

后以“屋下架屋”常比喻事物的模仿或重复。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魏晋以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音xiào,效法),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为您推荐

无肠公子(典故)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抱朴子曰:‘……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无肠公子,指蟹,这是古代仙道之人的说法。后用..

无愁天子(典故)

《北齐书·幼主纪》:“幼主名恒,帝(北齐后主高纬)之长子也。……”“又斛律光死后,诸武官举高思好堪大将军,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 乃益骄纵,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间谓之无愁天子。..

无出其右(典故)

《史记·田叔列传》:“孟舒、田叔等十余人,随赵王至长安,上召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悦)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又见《汉书·高帝纪下》。 据颜师古注说,古者以右为尊,言材无能过之者,故云无出其右。后因用咏才智超..

巫山洛浦(巫山洛水)(典故)

无地与怀王(典故)

《史记·屈原列传》:“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典故)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源),民人之有谋主也。”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本指没有根头的树,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毛泽东《实践论》:“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

无国要孟子(典故)

《史记·孟子列传》:“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迂远而润于事情。 当是之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