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崔儦传》:“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
《三国遗录》:“魏文帝云:‘文为当代所宗,读书五千卷,许登阁观书。’登者才六人。”
崔儦要求来拜访他的人,必须要读过五千卷书方可登门。
魏文帝不允许未读五千卷书的人进阁去看书。
故后人以“五千卷”比喻博览群书。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十四《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诗:“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者,……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明天启中,宦官魏忠贤擅权,残害忠良。当魏党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激起市民暴动,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
《汉书·张敞传》载:汉代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杨恽免官后,家居多治产业,修建宅室,以财自娱,友人孙会宗写信劝戒,他在回书中发泄不满,辞语怨愤,触怒了汉宣帝,论罪腰斩)被牵连,受大臣弹劾,将被免官。 “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办..
《后汉书·第五伦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东汉..
《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所着《道德经》一书共五千字,故后以“五千言”指《道德经》,或用为说道家事之典。 唐·李..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说,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即掌握天道之规律。后以“知命之年”指称五十岁年龄。 唐·张说《岳州夜坐》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