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典故)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者,……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明天启中,宦官魏忠贤擅权,残害忠良。当魏党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激起市民暴动,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被杀,后来苏州人以魏忠贤祠做他们的葬地。后用为咏墓地之典,兼誉忠烈。

清·桑调元《五人墓》:“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说苏州要无五人墓,侠义要离在地下也未免孤寂。

为您推荐

五伦十起(典故)

《后汉书·第五伦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东汉..

五色药(典故)

《宋书·乐志三》三国魏文帝(曹丕)《折杨柳行》:“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 ” 三国魏·曹丕在《折杨柳行》中歌唱仙童赠五色丸药一枚,吞服之..

五千言(五千文)(典故)

《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所着《道德经》一书共五千字,故后以“五千言”指《道德经》,或用为说道家事之典。 唐·李..

五十知天命(知命)(典故)

五色诏(五色书、凤衔诏、紫凤衔书、凤诏)(典故)

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即石虎,字季龙,后赵主石勒侄。勒死,虎废勒子弘,自立为赵天王,迁都于邺,后称帝)皇后在观上,有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即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皇飞下。 凤以木作之,五色漆画,口朱(音zhòu..

五十步笑百步(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饥荒),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即不减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五危(典故)

春秋·孙武《孙子·九变》:“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春秋时着名军事家孙武指出,将帅有五种可导致危败的致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