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韦陟)每令侍婢主尺牍,往来复章,未尝自札,受意而已,词旨轻重,正合陟意。
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尝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仿效,谓之郇公五云体。”此事又见《新唐书·韦陟传》。
唐·韦陟用五采笺写信,常由侍婢代笔,自己最后只签名。
他自称所书陟字如五朵云,时人慕之,称“郇公五云体”。韦陟袭其父安石封号为郇国公,故称。
后因以“五云字”指代书信,又敬称别人的书简为“朵云”。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开。”宋·赵鼎臣《问侯苏内翰启》:“赐韦公之朵云,圭窦生辉;颁文举之酒樽,龟肠径醉。”
为您推荐
《尚书·序》:“太康(夏启之子,古史记载其荒淫暴虐,被有穷氏之君羿所逐)失邦,昆弟五人,须(即须留之意,犹言留待)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本是《尚书》中《夏书》的篇名,原文久已失传。东晋时,梅赜献伪古文《尚..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郭颁《魏晋世语》)曰:“司马景王(司马师)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辄不可意,命松更定。以(通已)经时,松思竭不能改,心苦之,形于颜色。会察其有忧,问松,松以实答。
会取视,为定五字。..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诗经·周南·关睢·序》:“《关睢》五章,章四句。”唐·孔颖达疏:“五字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之类也。”
五字,指五言诗。后因以指称诗体或诗才。王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唐人用一生心于五字,故能巧夺..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孙皓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知民所苦也。’”
三国吴主孙皓欲徙都武昌,百姓..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武城,春秋鲁县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弦歌,弹琴唱歌,为当时礼乐。偃,音y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