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
东汉·应劭注:“《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
”
泰阶是天上的上阶、中阶、下阶,象征世间人事。天上泰阶平,地上人间平。这是古人的天人感应观点。后遂用为天下太平之典。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九:“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战国策·魏策》:“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问之,……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泰山下..
《礼记·檀攻上》:“孔子蚤作(注:早上起来),负手曳杖,消摇(注:同“逍遥”)于门。 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注:木之大者)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将死时作的歌。他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的崩塌,栋梁的毁坏。 后..
《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音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指商朝奴隶主贵族伯夷和叔齐,史称贤者。他们..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贪图;天:古时认为天是万物之宰。 据史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忠心耿耿跟随他多年。重耳做了晋国国君后,却忘了赏赐介子推。推不介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