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梗漂流(漂梗、梗泛)(典故)

《战国策·齐策三》载:苏代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淄水出泰山莱芜原)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治做)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大雨降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指雨淋而残,一本作吾残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指四面有关山之固),壁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按:《赵策一》载苏子说李兑举例大意同)此事又见《史记·孟尝君列传》,汉·刘向《说苑·正谏》。

苏代举“桃梗漂流”的事例,是为了说服孟尝君不要西入秦。

否则,也将成为有土不能返,有国不能归的“木偶”和“土偶”。桃梗漂流,又称为“漂梗”或“梗泛”,都是比喻生活漂泊不定,身无安居之所。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六出“逃难”:“香:行路难时泪满腮,苏:飘蓬断梗出城来。”清·黄景仁《两当轩集》四“送容甫归里”诗:“经年梗泛判游踪,一笑惊从意外逢。”

为您推荐

桃花流水鳜鱼肥(典故)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音贵)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句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着名词作,语言清丽,色调鲜明,意境幽美,后世常被引用或化用。用为表达隐逸闲适之情的语典。..

桃花源(桃源)(典故)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桃花女(典故)

元·王晔《破阴阳八封桃花女》杂剧叙述:洛阳村周公善于卜算,但却常为桃花女所破。 二人斗法,情景离奇。最后周公服输,桃花女则嫁给周公之子为妻。 桃花女的故事在元代比较流行,其中宣传了一些迷信思想,也反映了元代民间..

桃李(树桃李)(典故)

桃李待郎归(典故)

宋·王谠《唐语林》卷六:“补遗”:“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 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或本作“盖寄意二姝”)。 柳枝后..

桃莱(典故)

《左传·昭公七年》:“(季孙)曰:‘吾与子桃,郕反,谁敢有之·是得二郕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乃迁于桃。” 春秋时,楚灵王建造了一座章华宫,特邀各国君主参加落成典礼。 当时正值晋、楚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典故)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不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蹊:小路。 原指桃树李树不会讲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