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莱(典故)

《左传·昭公七年》:“(季孙)曰:‘吾与子桃,郕反,谁敢有之·是得二郕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乃迁于桃。”

春秋时,楚灵王建造了一座章华宫,特邀各国君主参加落成典礼。

当时正值晋、楚争霸时期,晋以中原盟主的身份,极力反对和阻止诸侯去楚国。

三月,鲁昭公由大夫孟僖子陪同赴楚。晋遂派人到鲁国边境去划定杞界,以寻衅生事。

鲁大夫季孙害怕晋国,打算把郕邑让给杞国,受到孟僖子家臣郕邑宰谢息的抵制。于是,季孙劝说谢息暂时交出郕邑先将桃地授予谢息,等以后收回郕邑再归还,这等于得到两份郕邑,鲁国解除了忧患,孟僖子又增加了城邑,这还有什么担忧的呢·谢息又提出桃地无山,季孙又答应赏给他莱山和柞山。

谢息这才让出郕邑,迁到桃地。后因用为忠主而获利的典故。

《后汉书·冯衍传》:“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衅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

为您推荐

桃李年(桃李时)(典故)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何彼秾矣》用“华如桃李”来形容王姬的艳丽容貌。后以“桃李年”或“桃李时”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和美丽的容貌。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六:“日耽..

桃李满天下(典故)

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六六《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用以比喻所栽培的学生或所举荐提拔的人才;满天下,极言施惠之广被,俗言到处都有。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

桃叶歌(桃叶桃根)(典故)

《乐府诗集》四五《清商曲辞》二《吴声曲辞·桃叶歌》引《古今乐录》:“《桃叶歌》者,晋王子敬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子敬,王献之字。 晋·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

桃源洞(典故)

桃之夭夭(典故)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形容桃花繁茂鲜艳盛开的样子。“桃”与“逃”谐音,故世人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意谓逃走得无影无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么一来,正中了他的..

桃林之野(典故)

《尚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日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周武王灭商纣之..

桃李公门(典故)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人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唐·狄仁杰在武后朝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