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畏斯文坠(天丧斯文)(典故)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自视为文化遗产(斯文)的代表,他在困厄中把自己的命运同天是否“丧斯文”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乐观态度。

后常用作文士慨叹命运的典故,也用以称美文士。

唐·张贲《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此用以对自己的不得意状况表示不满。

又唐·李咸用《九江和人赠陈生》:“天畏斯文坠,凭君助素风。”此用“天未丧斯文”原意,赞美陈生的文才。

为您推荐

天之将丧斯文(译义及出处)

老天爷将要毁灭文化。 |常指文化事业遭到某种意外的摧残。语出《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唐·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

未丧斯文(典故)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

天畏斯文坠(天丧斯文)(典故)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自视为文化遗产(斯文)的代表,他在困厄中把自己的命运同天是否“丧斯文”联系在一起,表..

天威咫尺(典故)

天下为公(典故)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郑玄注。“公:犹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睦,亲也。 ” 大道,一般说指抽象的常理正道。《礼记·礼运篇》本段所反映的是私有制产生与发展前,原始公社制时期的社..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典故)

《后汉书·文苑列传》:“黄香字文疆,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

天下无双将(典故)

《汉书·李广传》:“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材器,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恐亡之。’”“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典属国公孙昆邪曾称赞他“天下无双”。后..